首页 > 人教版 > 高中 > 历史 > 必修2 > 正文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0:00
Loaded: 0%
Stream Type LIVE
Remaining Time 0:00
 
1x
  • Chapters
  • descriptions off, selected
  • captions off, selected

    尊敬的用户,请先登录!

    登录

    如您没有账号请点击注册

    注册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必修2)

    点赞 收藏 评价 测速
    课堂提问

    课程内容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953—1957)
    1、国民经济的恢复(1949—1952)
    (1)背景:国民经济全面崩溃
    1)表现:交通堵塞、通货膨胀、生活困苦
    2)原因:帝国主义掠夺;国民政府搜刮;战争破坏
    (2)恢复国民经济的必要性:技术水平底下
    (3)恢复到1952年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国民经济得以恢复
    意义:为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
    2、“一五”计划(1953—1957)
    (1)任务一:优先发展重工业(发展生产力)
    1)原因:历史:重工业基础差
    现实:增强综合国力(国际)的需要
    外部:苏联经验
    分布地区:东北地区(资源,交通,地理位置重工业基础好,外部环境)
    成果:长春一汽;沈阳机床、飞机;鞍山钢铁公司
    3)结果:超额完成
    4)意义: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2)任务之二:三大改造(改革生产关系)
    1)对象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2)必要性:土地私有制与未来的社会性质不符;小农经济满足不了工业发展需要
    3)基本途径和方式:生产合作社,全行业公私合营
    4)意义: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基本建立
    二、探索与失误(1956—1965)
    1、中共八大(1956,北京)
    (1)内容:
    主要矛盾:先进的社会制度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
    主要任务:发展生产力——非阶级斗争
    经济建设方针: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强调平衡,不搞冒进
    (2)评价:分析正确,探索成功,但未坚持
    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
    (1)指导思想:1958年总线路:反映迫切要求改变落后的愿望;忽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片面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2)内容:
    大跃进:以粮为纲农业跃进;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严重背离客观规律
    人民公社化运动:土地共有,一切财产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大办公共食堂
    人民公社化运动错在:生产关系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
    负面影响:损害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3)后果:三年经济困难
    (4)特点:强调速度与数量(快、多)
    3、国民经济的调整
    (1)内容:农村纠“左”,八字方针
    (2)结果:虽有曲折,但总体向上
    三、国民经济的劫难(1966—1976)
    总体损失原因:
    “文革”动乱由思想文化、政治领域扩展到经济领域;大搞阶级斗争,忽视经济建设
    局部回升原因:1971年周恩来恢复调整
    1975年邓小平全面整顿(系统纠正文革“左”倾错误)

    探究:20世纪50——70年代我国的经济建设历程中有哪些成功的探索和严重的失误?
    成功:一五计划 中共八大 八字方针 全面整顿
    失误: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 文革
    探究:纵观20世纪5——70年代我国经济建设中的失误,可以从中得出哪些经验和教训?
    大跃进: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
    人民公社化运动: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文革:认清主要矛盾防止阶级斗争扩大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总结: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
    1、过渡时期(1949-1956):经济恢复(1949-1952年)
    一五计划(1953-1957年)
    三大改造(1953-1956年)
    2、探索时期(1956-1966)
    中共八大(1956年)
    两个运动(1958年)
    三年困难(1959年-1961年)
    经济好转(1962年-1966年)
    3、文革时期(1966-1976年)——国民经济的劫难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第19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必修2)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第18课《罗斯福新政》(必修2)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第17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必修2)

    高中历史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复习课)》(必修2)

    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必修2)

    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第15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必修2)

    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必修2)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必修2)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必修2)

    正在播放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必修2)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复习课)》(必修2)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必修2)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必修2)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的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复习课)》(必修2)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必修2)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必修2)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第6课《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必修2)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第5课《开辟新航路》(必修2)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复习课)》(必修2)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必修2)

    评论0

    点此登录 后即可畅所欲言

    联系我们 版权说明 帮助中心 在线客服

    ©2016 同桌100 All Rights Reserved

    在线咨询
    4006-3456-99热线电话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