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教版 > 高中 > 历史 > 必修2 > 正文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0:00
Loaded: 0%
Stream Type LIVE
Remaining Time 0:00
 
1x
  • Chapters
  • descriptions off, selected
  • captions off, selected

    尊敬的用户,请先登录!

    登录

    如您没有账号请点击注册

    注册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复习课)》(必修2)

    点赞 收藏 评价 测速
    课堂提问

    课程内容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复习课)》

    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
    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
    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过程
    (一)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1、原因: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
    2、表现:
    洋纱:“纺”与“织”分离
    洋布:“织”与“耕”分离
    3、影响:
    中国逐步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的附庸
    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瓦解着自然经济
    为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二)洋务运动
    1、时间: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2、目的:利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3、代表人物:
    中央:奕訢;
    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4、旗号
    前期:自强
    后期:求富
    5、实践
    a、创办近代军事事业(封建性质);
    b、创办近农用工业(属于官僚资本);
    c、筹划近代海防(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
    d、创办新式学校、选派留学生
    6、失败原因:不彻底改革封建制度(根本原因)
    7、影响:
    a、引进了近代科学技术,培养了科技人才,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b、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
    c、瓦解了封建自然经济
    标志着中国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
    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1、条件
    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外商企业的刺激
    洋务企业的诱导
    2、概况:
    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
    分布:东南沿海地区
    代表性企业: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房
    3、影响: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
    推动了中国近代化
    4、特点:
    先天不足:缺乏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
    后天畸形:地区分布和产业结构不平衡
    受外国资本主义与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
    5、启示:要实现近代化,必须先推翻封建统治,实现民族独立

    阻碍因素:
    1、先天不足(资金少、规模小、技术落后)
    2、后天畸形:(产业布局不合理)
    3、社会性质:帝国主义、官僚主义、封建主义压迫
    4、动荡政局
    推动因素:
    1、列强入侵对自然经济的冲击
    2、政府鼓励发展实业
    3、中国人民反帝爱国的抵制
    4、实业家们自强不息的爱国热情

    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相联系:
    1、工业革命——市场、原料产地——中国自然经济解体——洋务运动兴起——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2、列强的资本输出——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3、一战期间,列强无暇东顾——民族资本主义短暂春天
    4、列强(尤其是日、美)掠夺——民族资本主义日益萎缩
    典型题目分析
    1、民族工业与洋务企业的性质有何异同?
    同:都是近代工业(以机器生产代替手工生产)
    异:洋务企业中的军事工业是带有资本主义因素的封建性质的企业,因为其资金由政府提供,管理方式是封建衙门式的,其产品提供给军队使用,不作为商品投入到市场,但又采用雇佣劳动制,使用机器生产。
    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和民族资本家创办的民族工业,生产目的都是为了获取利润,产品是为了满足市场需要,采用雇佣劳动,因此是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
    2、史学界认为”“中国民族工业先天不足,后天畸形”那么,造成这种历史现象的原因有哪些?从中得到什么认识?
    中国民族工业的“先天不足”是指其发展的不充分,资本积累不足,原因可结合中国民族工业产生的背景和特点进行分析。“后天畸形”是指主要发展轻工业,重工业得不到发展,并且主要在沿江沿海地区,原因要从中国当时的社会性质进行分析,即民族工业受到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在它们的夹缝中生存。
    第二问可从民族独立与发展的关系方面得出认识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第18课《罗斯福新政》(必修2)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第17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必修2)

    高中历史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复习课)》(必修2)

    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必修2)

    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第15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必修2)

    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必修2)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必修2)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必修2)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必修2)

    正在播放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复习课)》(必修2)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必修2)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必修2)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的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复习课)》(必修2)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必修2)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必修2)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第6课《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必修2)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第5课《开辟新航路》(必修2)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复习课)》(必修2)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必修2)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必修2)

    评论0

    点此登录 后即可畅所欲言

    联系我们 版权说明 帮助中心 在线客服

    ©2016 同桌100 All Rights Reserved

    在线咨询
    4006-3456-99热线电话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