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教版 > 高中 > 历史 > 必修1 > 正文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0:00
Loaded: 0%
Stream Type LIVE
Remaining Time 0:00
 
1x
  • Chapters
  • descriptions off, selected
  • captions off, selected

    尊敬的用户,请先登录!

    登录

    如您没有账号请点击注册

    注册

    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必修1)

    点赞 收藏 评价 测速
    课堂提问

    课程内容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空想到科学)
    1、背景:
    必要性:工人运动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可能性:
    经济基础: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基本矛盾暴露。
    阶级基础:欧洲三大工运,无产阶级觉醒并登上政治舞台。
    理论基础:三大思想来源
    主观条件: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研究与革命实践。
    2、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和意义
    (1)标志: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2)主要内容: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阐述了社会发展规律,肯定了资本主义的作用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暴力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3)意义: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斗争就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的发展起来;社会主义理论由空想到科学。
    二、巴黎公社--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1、巴黎公社成立的背景:民族矛盾导致阶级矛盾
    2、巴黎公社政权建设(概况):


    3、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
    (1)根本原因:当时,资本主义制度还在蓬勃发展中,法国的资本主义发展水平远远没有达到能够消灭资本主义制度的程度。
    (2)客观原因:反动势力太过于强大,在国内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下,巴黎公社寡不敌众。
    (3)主观原因:没有同外省革命者取得联系,更没有发动起广大农民积极参与,这使得巴黎公社没有得到全国各地农民及其他阶层的支持,缺乏工农联盟,没有争取到广大农民的支持。
    4、巴黎公社的历史意义:是无产阶级的第一次尝试,为后来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提供宝贵的历史经验,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指出:成功的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必须具备成熟的社会条件,绝非简单的推翻旧政权就一蹴而就的。
    巴黎无产阶级的英勇斗争和革命首创精神,为世界无产阶级和进步人士树立了光辉典范。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第11和13课《太平天国运动及辛亥革命》(必修1)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复习》(必修1)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第9课《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必修1)

    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复习课)》(必修1)

    高中历史第八单元27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必修1)

    高中历史第八单元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必修1)

    高中历第八单元25课史《两极世界的形成》(必修1)

    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必修1)

    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必修1)

    正在播放

    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必修1)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复习课)》(必修1)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第17课《解放战争》(必修1)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第16课《抗日战争》(必修1)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必修1)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必修1)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第13课《辛亥革命》(必修1)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必修1)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必修1)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复习课)》(必修1)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第9课《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必修1)

    评论0

    点此登录 后即可畅所欲言

    联系我们 版权说明 帮助中心 在线客服

    ©2016 同桌100 All Rights Reserved

    在线咨询
    4006-3456-99热线电话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