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教版 > 高中 > 地理 > 必修1 > 正文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0:00
Loaded: 0%
Stream Type LIVE
Remaining Time 0:00
 
1x
  • Chapters
  • descriptions off, selected
  • captions off, selected

    尊敬的用户,请先登录!

    登录

    如您没有账号请点击注册

    注册

    高中地理第二章第1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二)》(必修1)

    点赞 收藏 评价 测速
    课堂提问

    课程内容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中的一切物理过程都伴随着能量的转换,太阳辐射能是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
        投射到地球上的太阳辐射能,要穿过厚厚的大气,才能到达地球表面。太阳辐射能在传播过程中,部分被大气吸收或反射,大部分到达地面,并被地面反射和吸收。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能而增温,同时又以长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大气。这种辐射热交换是大气增温的最重要方式。
        从大气的受热过程来看,地球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吸收得较少,大部分太阳辐射能够透过大气射到地面;而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吸收得却比较多,地面辐射放出的绝大部分热量能够被大气截留下列,所以,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大气的受热过程影响着大气的热状况、温度分布和变化,制约着大气的运动状态。
    热力环流
        大气中热量和水汽的输送,以及各种天气变化,都是通过大气运动实现的。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于太阳辐射。太阳辐射能的纬度分布不均,造成高低纬度间的温度差异,这是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流,称为热力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热力环流的成因类似于上面的实验。如图3.2所示,当地面受热情况是均匀的时候,空气没有上升和下降运动。如果A地受热多,B、C两地受热少,则A地近地面空气就会膨胀上升,到上空聚积起来,使上空的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B、C两地的空气就会冷却收缩下沉,上空的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于是,在上空,空气便从气压高的A地向气压低的B、C两地扩散。在近地面,A地空气上升后向外流出,使A地近地面的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B、C两地因有下沉气流,近地面的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于是,近地面的空气又从B、C两地流回A地,以补充A地上升的空气,从而形成了热力环流。
        热力环流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在一定条件下,地表的冷、热差异会产生环流。例如,在陆地与海洋之间、城市与郊区之间都可能形成热力环流。
    大气的水平运动
        地面受热不均,导致空气上升和下沉运动。这种空气的垂直运动,使同一水平面上产生了气压差异。我们把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叫做气压梯度。只要水平面上存在着气压梯度,就产生了促使大气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的力,这个力称为水平气压梯度力。在这个力的作用下,大气由高气压区向低气压区作水平运动,形成了风。可见,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指向低压。如果没有其他力的影响,风向应该与气压梯度力的方向一致,即垂直于等压线。但是,当风一旦形成,马上就会受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风向逐渐偏离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北半球向右偏转,南半球向左偏转。高空大气受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近地面的风,还受到摩擦力的影响。摩擦力是指地面与空气之间,以及运动状况不同的空气层之间互相作用而产生的阻力。摩擦力对风有阻碍作用,可减小风速。受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与摩擦力的共同作用,近地面大气中的风向与等压线之间成一夹角。

    评论1

    点此登录 后即可畅所欲言

    [福建省莆田市] ok

    tz937612

    2019-11-22 20:34:05

    联系我们 版权说明 帮助中心 在线客服

    ©2016 同桌100 All Rights Reserved

    在线咨询
    4006-3456-99热线电话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