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教版 > 高中 > 地理 > 必修3 > 正文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0:00
Loaded: 0%
Stream Type LIVE
Remaining Time 0:00
 
1x
  • Chapters
  • descriptions off, selected
  • captions off, selected

    尊敬的用户,请先登录!

    登录

    如您没有账号请点击注册

    注册

    高中地理第二章第1节《荒漠化的防治(二)》(必修3)

    点赞 收藏 评价 测速
    课堂提问

    课程内容
    荒漠化的防治

         荒漠化过程:土地缺少了水分和养分,植物就无法正常生长;而在没有了植被的保护情况下,裸露的地面容易遭受风沙侵蚀和水土流失,形成如同荒漠的景观。
         荒漠化就是指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这种土地退化,也就形成了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主要表现为: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
    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我国西北地区大致位于大兴安岭,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一线以北;在行政区划上大致包括新疆、宁夏,甘肃北部和内蒙古大部。这里所说西北地区是指位于非季风区后均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的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
    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1、过度樵采
         2、过度放牧
         3、过度开垦
    不同历史时期的荒漠化
         根据史料记载和考古发现,西北地区荒漠化问题在历史上就有了出现。最近30年间。清代年初,人口剧增,迫于生计,山西,河北等地大量人口涌向“口外”进入今天的内蒙古等地垦植。19世纪中叶以后,清政府被迫“移民实边”“开放蒙禁”加速了农区和移民向牧区的推进,使秦汉以来自然的农牧界线向西推进了几十到几百千米。
         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人口压力所迫和管理失误,荒漠化趋于严重。
    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荒漠化的防治包括三个方面:
         1、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协。
         2、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
         3、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荒漠化的对策和措施包括以下方面:
         1、合理利用水资源。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
         3、 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4、 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5、控制人口增长。
      

    联系我们 版权说明 帮助中心 在线客服

    ©2016 同桌100 All Rights Reserved

    在线咨询
    4006-3456-99热线电话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