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内容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新学年开始了,修身课上,奉天东关模范学校的魏校长向学生们提出一个严肃的问题:“你们为什么而读书?”
“为家父而读书。”
“为明理而读书。”
“为光耀门楣而读书。”有人干脆这样回答。
有位同学一直默默低坐在那里,若有所思。魏校长注意到了,他打手势让大家安静下来,点名让那位同学回答。那位同学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的回答道: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有如此抱负和胸怀!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高兴地连声赞叹:“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此生!”
这位同学是谁呢?他就是周恩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任总理。
周恩来出生于1898年。十二岁那年,他离开家乡江苏淮安,随回家探亲的伯父来到了东北。在奉天上学的时候,伯父告诉他,奉天有些地方被外国人占据了,不要随便去玩,有事也要绕着走,免得惹出麻烦没有地方说理。
少年周恩来疑惑不解,问道:“被外国人占据?为什么呢”
“中华不振哪!”伯父叹了口气,没有再说什么。
十二岁的周恩来当然不能完全明白伯父的话,但是“中华不振”四个字和伯父沉郁的表情却让他难以忘怀。
一个星期天,周恩来背着伯父约了一个同学来到了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这一带果真和别处大不相同:街道上热闹非凡,往来的大多是外国人。
正当周恩来和同学左顾右盼时,忽然发现巡警局门前围着一群人。他们凑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女人正在哭诉着什么。一问才知道,这个女人的亲人被外国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本指望巡警局给她撑腰,惩处这个外国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外国人,反而训斥她。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外国人的地盘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大家只能劝慰这个不幸的女人。
此时的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这四个字的沉重分量。怎么把祖国和人民从苦难和屈辱中拯救出来呢?这个问题像一团烈火一直燃烧在周恩来心中。所以,当修身课上魏校长提出为什么而读书这个问题时,就有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响亮回答。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一、填空题
1.给加粗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崛(A.jué B.qū)起 沈(A.shěn B.zhěn)阳
2.看拼音,写词语。
xiōng huái yí huò xùn chì zhōng huá bú zhèn
() () () ()
sù xī fán rǔ zàn zū
严()清()非()屈()()美()界
3.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再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若有() 为之()()忘怀
()不解 热闹()()右盼
(1)小明上课没有养成好习惯,上课总是()。
(2)对她莫名其妙的行为,我()。
4.根据课文内容选择合适的答案。
(1)“谁知中国刑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外国人,反而训斥这个女人。”的意思是()。
A.谁也不知道中国刑警为什么惩处肇事的外国人,反而训斥这个女人。
B.谁也想不到的是中国刑警不去惩处肇事的外国人,反而训斥这个女人。
(2)“但这是在外国人的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改为陈述句是()。
A.但这是在外国人的租界里,谁都敢怎么样。
B.但这是在外国人的租界里,谁都不敢怎么样。
(3)有志者当效周生的意思是()。
A.有志气的人要效仿周恩来先生。B.周恩来先生应当做一个有志气的人。
(4)“中华不振”的意思是()。
A.中国人面对外国的侵略熟视无睹,只是敢怒不敢言。
B.中国人们很久都没有遇到过令人振奋人心的消息了。
二、阅读理解
课内阅读。
此时的周思来才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这四个字的沉重(chóng zhòng)分量(liang liáng)。怎么把祖国和人民从苦难(nán nàn)和屈辱中拯救出来呢?这个问题像一团(烈 列)火一直燃烧在周思来心中。所以,当修身课上魏校长(提 题)出为什么而读书这个问题时,就有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响亮回答。
1.在正确的字音下面画上“ ”。
2.用“ ”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
这句话把比作,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的作用是
3.说说你是为什么而读书呢?说说你的理由。
相关人物
周恩来(1898-1976年),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毕业于南开大学,早年留学日本、法国等地,回国后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副主任、主任,自1949年起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1976年逝世。
我会认
jué shěn fàn wèi xī
崛起 沈阳 模范 魏校长 清晰
xiào huái zū huò chì
仿效 淮安 租界 疑惑 训斥
我会写
沈 肃 晰 振 胸 怀 赞
效 租 疑 惑 凡 顾 训 斥
词语解释
热闹非凡:形容热闹的场面或景象。本课指租界里来往的外国人很多,很热闹。
疑惑不解:因为有疑问而困惑不能理解。本课指周恩来对伯父说的中国人不能到租界的话不能理解。
整体感知
自由读课文,说一说课文写了什么事?
课文先写立志为振兴中华而读书,再写耳闻“中华不振”,最后写中国人在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
给课文划分段落。
第一部分(第1-10自然段):在修身课上,周恩来表明了心迹: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第二部分(第11-14自然段):听伯父说“中华不振”,他疑惑不解。
第三部分(第15-17自然段):在租界里看到一位中国妇女受到洋人的欺侮,而无处说理,体会“中华不振”。
齐老师
女,小教高级职称
多次被评为市教育系统“十佳班主任”,连续荣获市教育局“教学标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