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教版 > 四年级 > 语文 > 上学期 > 正文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0:00
Loaded: 0%
Stream Type LIVE
Remaining Time 0:00
 
1x
  • Chapters
  • descriptions off, selected
  • captions off, selected

    尊敬的用户,请先登录!

    登录

    如您没有账号请点击注册

    注册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为中华之崛起读书》(第一课时)

    点赞 收藏 评价 测速
    课堂提问

    课本内容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新学年开始了,修身课上,奉天东关模范学校的魏校长向学生们提出一个严肃的问题:“你们为什么而读书?”

    “为家父而读书。”

    “为明理而读书。”

    “为光耀门楣而读书。”有人干脆这样回答。

    有位同学一直默默低坐在那里,若有所思。魏校长注意到了,他打手势让大家安静下来,点名让那位同学回答。那位同学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的回答道: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有如此抱负和胸怀!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高兴地连声赞叹:“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此生!”

    这位同学是谁呢?他就是周恩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任总理。

    周恩来出生于1898年。十二岁那年,他离开家乡江苏淮安,随回家探亲的伯父来到了东北。在奉天上学的时候,伯父告诉他,奉天有些地方被外国人占据了,不要随便去玩,有事也要绕着走,免得惹出麻烦没有地方说理。

    少年周恩来疑惑不解,问道:“被外国人占据?为什么呢”

    “中华不振哪!”伯父叹了口气,没有再说什么。

    十二岁的周恩来当然不能完全明白伯父的话,但是“中华不振”四个字和伯父沉郁的表情却让他难以忘怀。

    一个星期天,周恩来背着伯父约了一个同学来到了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这一带果真和别处大不相同:街道上热闹非凡,往来的大多是外国人。

    正当周恩来和同学左顾右盼时,忽然发现巡警局门前围着一群人。他们凑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女人正在哭诉着什么。一问才知道,这个女人的亲人被外国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本指望巡警局给她撑腰,惩处这个外国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外国人,反而训斥她。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外国人的地盘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大家只能劝慰这个不幸的女人。

    此时的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这四个字的沉重分量。怎么把祖国和人民从苦难和屈辱中拯救出来呢?这个问题像一团烈火一直燃烧在周恩来心中。所以,当修身课上魏校长提出为什么而读书这个问题时,就有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响亮回答。

    评论10

    点此登录 后即可畅所欲言

    [江西省抚州市] good

    tz942026

    2021-01-13 19:24:48

    好好好好好

    李胜

    2020-12-01 19:14:41

    [湖北省] 棒棒棒好好好好

    念安

    2020-11-28 16:10:51

    [甘肃省兰州市] 棒棒棒

    tz942300

    2020-01-10 20:30:40

    [甘肃省兰州市] 太好了

    tz942300

    2020-01-10 20:30:15

    联系我们 版权说明 帮助中心 在线客服

    ©2016 同桌100 All Rights Reserved

    在线咨询
    4006-3456-99热线电话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