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教版 > 初三 > 语文 > 下学期 >正文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鱼我所欲也》(第一课时)

点赞 收藏 评价 测速
课堂提问

课本内容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故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2021年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9课《鱼我所欲也》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加粗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一食(dān)       得(gǒu)
B.一豆(gēng)     不(xiè)
C.得(fú)             尔而与之(cù)
D.丧(wù)           死亦我所(è)

查看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D

2.下列对《鱼我所欲也》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在“生”和“义”无法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取义”。
B.作者所倡导的重“义”之心,只有圣贤才具有,普通人是没有的。
C.作者认为,乞人不屑“蹴尔而与之”的救命食物,是没有丧失“本心”的表现。
D.文中的排比句,使文章读起来节奏感强,并且富于文采和气势。

查看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B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B.《孟子》是战国时期孟子言论的汇编,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观点和政治行动。孟子的学说出发点为性恶论,主张仁政。
C.“而立”代称三十岁,“而立之年”指有所成就的年龄;“不惑”代称四十岁,“不惑之年”指遇事能明辨不疑的年龄。
D.“英雄辈出”“工匠精神”“共筑梦想”“绿水青山”,分别是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并列短语。

查看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C

4.选出词义相同的一项(
A.为宫室之美  问是何世
B.呼尔而之      所识穷乏者得我
C.是亦不可以乎 骨尽矣
D.乡身死而不受 或异二者之

查看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A

5.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B.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C.此之谓/失其本心
D.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查看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D

二、填空题。

1.《鱼我所欲也》一文以为喻,阐明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和不义可耻的道理,提出的观点。又运用举例及正反对比的论证法论证了人人都有“”的道理,赞扬了那些的人,斥责了那些的人。告诫人们要辨别义和利,不要失去“”。

查看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鱼、熊掌、舍生取义、本心、重义轻生、舍生取义、苟且偷生、见利忘义、本心

2.我们很熟悉的一个成语就源自课文第一段,这个成语是

查看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舍生取义

3.根据课文默写。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
(2),万钟于我何加焉!
(3)在对待生与死、义与利的问题上,作者的观点是鲜明的,可以用文中的“”四个字来概括。
(4)“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一句中“是心”指的是“”“”。
(5)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

查看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1)贤者能勿丧耳;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3)舍生取义;
(4)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5)贤者
;

三、按要求做题。

(一)句子翻译。
1.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1.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
2.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宁愿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
3.这种(行为)难道不可以停止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的天性(指羞恶廉耻之心)。
4.从前(有人)为了(道义)(宁愿)死也不愿接受(别人的施舍),如今(有人)却为了让所认识穷困贫乏的人感激他们的恩德而接受了它。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下列语句中,加粗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我所欲也                是进忧(范仲淹《岳阳楼记》)
B.鱼而取熊掌者也      屋俨然(陶渊明《桃花源记》)
C.所恶有甚死者         不义而富且贵,我如浮云(《〈论语〉十二章》)
D.所识穷乏者我与     一狼骨止(蒲松龄《狼》)

2.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故不为苟得也。
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
B.贤者能勿丧耳。
贤人能够不丢掉罢了。
C.呼尔而与之。
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
D.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邻因害怕死亡而不接受。
3.本文提出在“生”和“义”不能兼顾的情况下,应该“①________”的观点,并进一步指出这是每个人都有的②________。

查看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1.A
2.D
3.①舍生取义  ②本心

此内容正在抓紧时间编辑中,请耐心等待

张老师

男,中教高级职称

从教28年,省级“先进教育工作者”,市语文教学与研究科研组带头人。

评论

点此登录 后即可畅所欲言

联系我们 版权说明 帮助中心 在线客服

©2016 同桌10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