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教版 > 初三 > 语文 > 下学期 >正文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枣儿》

点赞 收藏 评价 测速
课堂提问
《枣儿》

人物  老人、男孩

      幕启。一棵挂满红枣的老树。树下坐着位形如雕塑的老人。幕后传来带西北口音的童谣:

           “枣儿甜,枣儿香

            要吃枣儿喊爹娘;

            爹娘给个竹竿竿,

            打下枣儿一片片;

            爹不吃,娘不吃,

            留给娃娃过年吃。”

老人  (从身旁晒满红枣的竹匾子里抓起一把枣儿,喃喃自语)怎么没人来吃枣儿呢?多好的枣儿。

       男孩从台侧探了探头。一颗枣儿从树上落下,男孩蹑手蹑脚地走过去捡枣儿。

老人 (大声)过来!

男孩 爷爷……

老人 (威严地)叫你过来就过来。

男孩 (无可奈何地走到老人跟前)我就捡了一颗,我没有吃,给你。

老人 (将男孩衣角折成兜,捧一捧枣儿放入)全给你吃。

男孩 (喜出望外)谢谢爷爷!枣儿真大。

老人 老子个儿大,儿子个儿能小吗?

男孩 嘻,爷爷,我说枣儿个儿大!

老人 (自豪地)我儿子就叫枣儿。

男孩 骗人!还有叫枣儿的?嘿嘿,叫枣儿?

老人 不许笑。我的儿子就叫枣儿,挺好听的,又顺口。他刚生下时,有个算命先生正打门前经过,就给算了一卦,他命中缺“木”呢!哎,等你念了书,就知道枣字里面有个“木”了。你看(用手在空中比画“木”)所以他叫枣儿!

     男孩并未听,只顾忙着将枣儿往口袋里装。

老人 (命令)拿出来,只准在这儿吃。(蓦然口气温和)爷爷帮你擦干净。

      男孩摸出枣儿,交给老人。

老人 (将枣儿擦干净)给,尝尝。

      男孩默默地接过。

老人 吃吧,树上的枣儿多着呢!

男孩 我能爬到树上去摘吗,爷爷?

老人 能。

     男孩兴冲冲爬树,跌倒在地。

老人 疼吗?(掸去男孩身上的灰尘)来!

     老人趴在地上,让男孩踩在自己屁股上摘枣儿。男孩仍摘不到,老人站起,让男孩骑跨在肩上摘。

老人 嘿嘿嘿。

男孩 笑啥?

老人 有一回,我家枣儿也是这样骑着,只顾摘枣儿,撒尿了都不知道,竟尿了我一脖子。

男孩 呀,脏死了。

老人 脏啥,尿得我全身痒丝丝、热乎乎的!

男孩 (有些羡慕地)我从来没有尿过我爹脖子上。(摘枣儿,塞进口袋)哟,不好,我也要尿尿了。

     老人将男孩放下,男孩朝远处走。

老人 喂,过来!

男孩 我要尿尿。

老人 (指指枣树)尿树下去,给咱枣树施点儿肥。

     男孩溜回树下尿尿。

老人 枣儿小时候一有尿就尿到枣树下。有一回,放学,直往树下奔。我以为出了啥事呢,他一到枣树底下就尿开了。撒完尿才说:“爹,我放学了。”

男孩 (拍拍口袋)爷爷,我带回家吃。

老人 枣儿到了口袋里,就想回家了。

男孩 (低声地)……我在等我爹。

老人 爹嘛,天天回来的,急什么。

男孩 不,我爹他——

老人 他怎么?

男孩 我爹兴许今天能回来。

老人 那你急啥?来——(拉着不大情愿的男孩到匾子前,拿起一颗枣儿给他)

男孩 (接住,看枣)爷爷,这熟枣儿和你一样。

老人 和我一样?

男孩 和你的脸一样,皱巴巴的。

老人 (捏捏男孩的脸)爷爷小时候,还不跟你一样?脸皮儿像这青枣,嫩白光滑呢,唉!眨眼工夫,六十年过去了——快吃枣儿吧(从匾子里挑了颗熟透晒干的枣儿)你吃这颗。

男孩 (拿起熟枣放进嘴里)还是皱巴巴的甜呢。

老人 甜是甜,不中看,谁要啊。

男孩 我要。(抓一把枣儿)我带回家去,给爹留着。(转身欲走)

老人 又是爹呀爹的,快坐下吃。吃枣儿急不得。

     老人拉男孩坐,男孩不肯。

老人 (对男孩)咱们学猫叫?(见男孩摇头)咱们学狗爬?(见男孩摇头)咱们过家家?(见男孩摇头)那,爷爷给你讲故事。

男孩 (怀疑)爷爷有故事吗?

老人 爷爷的故事三天三夜讲不完。

男孩 哇,我最喜欢听故事了。爷爷快讲。(老实地挨老人坐下)

老人 听好,我讲完一个故事,你才能吃一颗枣。噢,慢慢吃才能吃出个甜味。

     男孩认真地点点头。

老人 (清清嗓子)听着。(笑)我小时候也是一个馋鬼,去村东头人家偷到一颗枣儿,舍不得吃,娘要我还人,我一急,把枣儿囫囵个儿吞下肚了。没多久,我蹲坑的地方长出了一棵小枣树。

男孩 (指指枣树)爷爷,是这棵枣树吗?

      二人相视大笑。男孩吃一颗枣儿。

老人 别小看这枣树,那一年,一个小日本站在树下端枪射我。正巧,树上一颗枣儿落到鬼子的钢盔上,“咚”的一声,吓得那狗娘养的抱头就逃。

      二人开怀大笑。

男孩 (忘记吃枣儿,学着做惊吓状)快讲。

老人 有一年闹灾荒,村里饿死不少人。我老伴儿把仅剩的八十一颗枣儿让给我和枣儿吃,俺爷儿俩才活了下来。

     男孩忘记吃枣儿。老人闪着泪花,从匾子里捧起一把枣儿凝视。

男孩 爷爷,你为啥把枣儿放在匾子里晒了又晒?

老人 我等儿子回来。枣儿回来了,就喜欢一边嚼枣儿,一边听我讲故事。

男孩 枣儿叔叔啥时候回来?

老人 不知道。

男孩 迷路了吧?(见老人沉默默,自语)不会的。这棵树好大好大,会老远就瞧见了,枣儿叔叔哪儿会看不见?(见老人不语)爷爷,你怎么了?

     老人仍在沉思。

男孩 咱们学猫叫?(见老人没反应)咱们学狗爬?(见老人没反应)咱们过家家?(见老人还没反应)那,我讲故事给你听。(清清嗓子)哎哟,我的故事给忘了。我爹的故事才多呢——我该回去了,我要回去等我爹。(将口袋里的枣儿放入匾子里)

老人 时辰还早呢,再坐坐。

男孩 爹回来会带巧克力,巧克力你吃过吗?可好吃了!

老人 (心事重重)你有了巧克力,就不会来了。

男孩 来呢,你的枣儿甜!

老人 怕是你嘴甜吧?那我问你,我树上的枣儿全光了,你还来不来?

男孩 也来。

老人 不骗我?

男孩 骗人是小狗。

老人 我们拉勾。(伸手与男孩拉勾)

老人 金勾勾,银勾勾,骗人是小狗。

男孩 金勾勾,银勾勾,骗人是小狗。

     二人开心地笑。

老人 回吧,回去等你爹。

男孩 ——哎,爹带巧克力回来,我分你吃。(踌躇欲下,又垂头丧气站住)

老人 怎么了?

男孩 爹不会回来了。

老人 嗯?

男孩 我爹在城里又有了一个家。

2021年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19课《枣儿》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加粗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横(biǎn)     首(qiào)    雕(sù)
B.食(jué)       土(dǎn)     叠(zhé)
C.然(mù)      钢(kuī)       骑(kuà)
D.进(sāi)       童(yáo)     视(níng)

查看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D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时晨     幕启     囫囵吞枣     翘首远望
B.拉勾     匾子     喃喃自语     踌躇满志
C.算挂     羡慕     津津有味     喜出望外
D.蹲坑     灾荒     心事重重     垂头丧气

查看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D

3.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姑妈是宽宏大量的人,难道还在我们小孩子身上计较不成。
B.那时,尽管我气得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却无可奈何
C.老馆长注视着陨石的图片,喃喃自语:“如果真是这样就好了。”
D.双方代表经过几轮艰难谈判,一拍即合,签署了合作协议。

查看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D

4.下列关于课文《枣儿》的思想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A.课文表现了社会的深刻变迁,表现了感人至深的亲情,也表现了老一辈的深厚乡情。
B.课文反映了当今社会家庭关系的变化,呼唤人们的温暖亲情和心灵沟通。
C.课文中,老人和小孩代表了新旧两种时代,批评了老人的怀旧思想,赞扬了小孩的纯真。
D.课文反映了社会变革时期传统的失落、精神家园的失落,以及人们对传统、对精神家园的追寻。

查看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C

5.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一棵挂满红枣的老树。树下坐着位形如雕塑的老人。幕后传来带西北口音的童谣。
B.他喃喃自语道:雨这么大,还怎么出去玩呢?
C.男孩捏手捏脚地走过去捡枣儿。
D.路途遥远,酒意上心头,他昏昏然只想小憩一番。

查看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C

二、填空题。

1.选词填空。
(1)我一急,把个枣儿囫囵个儿(吞 咽)下肚了。
(2)一颗枣儿从树上落下,男孩(毛手毛脚 蹑手蹑脚)地走过去捡枣儿。
(3)正巧,树上一颗枣儿落到鬼子的钢盔上,“咚”的一声,吓得那狗娘养的(抱头就逃 狼狈不堪)。

查看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1)吞;
(2)蹑手蹑脚;
(3)抱头就逃
;

2.将下列成语填写完整。
        有味
吞枣        丧气

查看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出、外、津、津、囫、囵、垂、头

3.《枣儿》全剧运用手法、围绕着“”展开情节,描写了老人和男孩之间的一段交往,表现了的深切亲情,反映了我国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变迁。

查看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象征、枣儿、老人、儿子、男孩、父亲

三、按要求做题。

1.《枣儿》一文发出了对亲情的深切呼唤,歌曲《常回家看看》也表达了父母对子女亲情回归的渴望,中央电视台公益广告中那位做好了饭菜等儿女回家的老妈妈孤独的身影,更让我们感受到了人们对亲情的企盼。请你围绕“亲情”这一主题拟一句公益广告词。

查看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示例:儿女是父母永远的牵挂——常回家看看

2.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喜旺的年
       ①窗外飘着雪花,有几片有意无意地落到喜旺的身上。雪花越飘越多,不一会儿,树上和房子上落了白白的一层。喜旺注视着飘落的雪花非常沮丧,是的,他害怕,特别特别害怕这场雪下大,如果这是一场大雪,许多的地方又会不通车。
       ②噼里啪啦,一阵鞭炮声传来,听响声,这鞭炮是世界家放的。再有几天就过年了,是世界的爸爸妈妈从外面回来了。这几年,只要谁的爸爸妈妈从外面打工回来,到家后总是要先放一挂鞭炮。
       ③喜旺的爸爸妈妈今年过年也是要回来的,自从他知道爸爸妈妈要回来过年的那天起,就天天数日子,兴奋得睡不着觉。腊月二十三,腊月二十四……终于熬到了腊月二十八,一大早喜旺起床,等喜旺把早饭做好,老天爷居然飘起了雪花。
       ④喜旺今年九岁了,上小学三年级,本来不是农忙时,早上他是不用做早饭的,可今天他高兴,也想让奶奶高兴。奶奶60多岁了,而且还有高血压,平日里,这个家里只有喜旺和奶奶两个人。
       ⑤一边做早饭,喜旺一边想着爸爸妈妈会给自己带什么礼物。老实说,他什么都不想要,只要爸爸妈妈能回来过年,他就高兴。有一次同学诬陷他偷书,喜旺和这个同学打了起来,结果被罚站。喜旺觉得自己非常委屈,他特别想念爸爸妈妈。
       ⑥雪越下越大,喜旺的心越揪越紧,他真想上去用身体挡住天上那个下雪的口子,让雪不要再下了。“喜旺,你爸爸妈妈回来了,快去接哟!”是隔壁二爷的声音。喜旺顾不上丢下手里的书本,转身冲出大门……
       ⑦喜旺一口气跑到村东头的那条路上,路上安安静静,连爸爸妈妈的影子也没有。就在喜旺忐忑不安的时候,远远地,有两个人影从路的另一头走来……喜旺兴高采烈地迎着那两个人跑去。
       ⑧近了,又近了,喜旺喘着气,爸爸妈妈就在前面,喜旺笑出了声。跑了一会儿,喜旺感觉上气不接下气,他放慢了脚步,准备就这样迎着爸爸妈妈走过去。喜旺在心里数着,二十一步,二十二步……是他们,就是他们,他日日夜夜想念的爸爸妈妈真的出现了。喜旺走到了爸爸妈妈身边,他想张嘴喊爸爸妈妈,可不知怎么,他居然没有喊出来。
       ⑨爸爸妈妈走到喜旺身边,脚步匆匆,他们是那样的急切,恨不能一步就跨到家,他们抬头望了一眼喜旺,像望一个陌生的孩子,然后又急匆匆往前走。
       ⑩喜旺和爸爸妈妈擦身而过,他们居然没有认出自己。喜旺的鼻子一酸,一股莫名的委屈油然而生。爸爸妈妈已经有3年没有回来过年了,他们走时,自己才6岁,而现在的自己,已经长高长大了。
       ⑪喜旺还记得,上次爸爸妈妈悄悄离开时,他整整哭闹了一个星期,可不管他怎么闹,就是不见爸爸妈妈的影子。一星期、两星期,一个月、两个月,他就这样跟着奶奶渐渐长大了,大到他们都认不出了。
       ⑫爸爸妈妈走的第一年,本来要回来过年的,可是没有买到车票;第二年大雪封路;第三年老板要给留下过年不回家的人发红包。想到这些,喜旺的泪水不听话地流了出来。
       ⑬这个时候,雪住了,看着爸爸妈妈进村的身影,喜旺忍不住哭出声来……他躲到村头的一面矮墙下,呆呆地望着天,想起自己向奶奶要20块钱买的鞭炮还没有放呢!
       ⑭远处传来奶奶的叫喊声:“喜旺,你在哪里?你爸爸妈妈回来了……”
(1)喜旺再见到父母前后,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把下面句子中画线的部分删去,再与原句比较,说说两者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腊月二十三,腊月二十四……终于熬到了腊月二十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第①③⑥段对“雪”的描写,在表达情感上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人说:“留守儿童的存在就像一根刺,扎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扎在每个人柔软的心尖,融不进去拔不出来。”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1)得知父母回家消息后,每天就兴奋得朝思暮想,急切盼望。见父母那一天,害怕雪大,见雪越下越大越揪心;高兴做好早饭后焦急地等待,在忐忑中兴高采烈去迎接父母。见到父母时,因太激动张嘴喊不出爸妈,酸楚委屈油然而生,忍不住哭出声来。
(2)原句文字照应前面喜旺“天天数日子”的生活,具体形象地写出了喜旺在漫长等待中那种朝思暮想急切盼望的煎熬,表现了留守儿童对亲情的渴望,删去后则无法表达出这样的效果。
(3)第①段描写雪,表现了喜旺的沮丧害怕心情;第③段反衬了喜旺心情的高兴,暗示了喜旺心情可能发生的变化;第⑥段以雪越下越大,写出喜旺的心越揪越紧。以雪景衬托人物心情,表现喜旺盼望父母的急切心情,表现了留守儿童对亲情的渴望。
(4)留守儿童问题是中国当下存在的普遍现象,外出的父母为了生存,为了给孩子更好的生活和教育条件无奈地背井离乡,户口入学等诸多现实问题又只能让留守的儿童无奈地留守家乡。这种空间距离逐渐会演变成亲人间的情感距离、心理距离。就像文中的喜旺,在独自留守中盼望父母回家,可回家的父母居然不认识自己,和自己形如陌路。这就是中国当下留守儿童问题的两难境地,谁也没有办法解决这个两难问题。

走近作者

孙鸿,当代剧作家。他所写的话剧小品《枣儿》,发表于《剧本》1999年第1期。曾荣获“1999年中国曹禺戏剧奖”小品小戏奖一等奖。

创作背景

在剧烈深刻的社会变革中, 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面临着严重的考验。日益强劲的现代化浪潮却无可阻挡地席卷着一切与之不相适应的思想和观念,迫使许多人不得不放弃他们熟悉的生活。《枣儿》以呐喊的方式对现代化带来的人性变异和感情淡漠提出了善意。

字词积累

mò       qiáo      hú lún   chóu chú      biǎn    jǔ jué

蓦 然     翘 首    囫 囵      踌 躇     竹 匾      咀 嚼

词语解释

【喃喃】连续不断地小声说话的声音。

【蓦然】猛然;不经心地。

【翘首】抬起头来(望)。

【囫囵】完整;整个儿的。

【喜出望外】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

【津津有味】形容有滋味、有趣味。

整体感知

在乡间一棵挂满红枣的老树下。一位老人遇到了一个捡枣儿的男孩,这一老一少交谈起来,十分亲热。在谈话中,老人回忆有关“枣儿”的往事,流露出自己对儿子的思念;男孩要把枣儿留给父亲吃,流露出自己对父亲的盼望。他们满怀亲情,呼唤各自的亲人回归故乡,回到自己身边,来吃这家乡的枣儿。

细节感知

全剧有几个人物?在出场上有何不同?

全剧共有四个人物

两位出场:老人和男孩;

两位未出场:老人的儿子和男孩的父亲。

课堂小结

全剧运用象征手法,围绕着枣儿展开情节,描写了老人和男孩之间的一段亲切交往,表现了老人对儿子、男孩对父亲的深切亲情,反映了我国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变迁。

张老师

男,中教高级职称

从教28年,省级“先进教育工作者”,市语文教学与研究科研组带头人。

评论

点此登录 后即可畅所欲言

联系我们 版权说明 帮助中心 在线客服

©2016 同桌10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