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15课《无言之美》
一、单项选择题。
1.下面加粗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胡笳(jiā) 着想(zháo) 颦蛾眉(pín)
B.惨戚(qī) 寂寥(liáo) 顷刻(qīng)
C.倘若(tǎng) 擒住(qín) 狗吠(fèi)
D.呼号(háo) 相称(chèng) 譬如(pì)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呈露 怆然 信手捻来 瞬息万变
B.飘缈 意蕴 铢两悉称 丝毫不爽
C.尽致 深巷 轻描淡写 不舍昼夜
D.鼓瑟 凄凉 心旷神怡 惟妙惟宵
3.下列各句中加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进入中考的冲刺阶段,周老师的课越发讲得惟妙惟肖,课堂效率极高。
B.刚买了新居,家徒四壁,老王决定要多方参照、精心设计后再动工。
C.面对日方屡次宣称钓鱼岛是其固有领土的谬论,所有国人都感到义愤填膺。
D.年轻时读过许多小说,现在回想起来,最使我顶礼膜拜的还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所谓无言,不一定指不说话,是注重在含蓄不露。
B.通过这篇文章,使我们认识到,说出来的越少,留着不说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
C.拿美术来表现思想和情感,宁可尽量流露,不如稍有含蓄。
D.作者以文学、音乐、雕塑、语言等各类艺术作品为例,分析了“无言之美”。
二、填空题。
1.填空。
(1)《无言之美》选自《》,作者,安徽桐城人,家、家,主要作品有《》《》《西方美学史》等。
(2),好风与之俱。(陶渊明《读(山海经)》)
(3)落日照大旗,。 (作者《后出塞》)
(4),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三、按要求做题。
1.《无言之美》作者对文学的定义是怎样的?在文学作品中“言”与“意”具备怎样的条件才能引起美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品味下面一段话,说说你品味到“无言之美”的例子。
拿美术来表现思想和情感,与其尽量流露,不如稍有含蓄;与其吐肚子把一切都说出来,不如留一大部分让欣赏者自己去领会。因为在欣赏者的头脑里所产生的印象和美感,有含蓄比较尽量流露的还要更加深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课文选段,回答以下问题。
①孔子有一天突然很高兴地对他的学生说:“予欲无言。”子贡就接着问他:“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②这段赞美无言的话,本来从教育方面着想。但是要想明了无言的意蕴,宜从美术观点去研究。
③言所以达意,然而意决不是完全可以言达的。因为言是固定的,有迹象的;意是瞬息万变,是缥缈无踪的。言是散碎的,意是混整的;言是有限的,意是无限的。以言达意,好像用断续的虚线画实物,只能得其近似。
④所谓文学,就是以言达意的一种美术。在文学作品中,言语之先的意象,和情绪意旨所附丽的语言,都要尽美尽善,才能引起美感。
⑤尽美尽善的条件很多。但是第一要不违背美术的基本原理,要“和自然逼真”。这句话讲得通俗一点儿,就是说美术作品不能说谎。不说谎包含有两种意义:一、我们所说的话,就恰是我们所想说的话;二、我们所想说的话,我们都吐肚子说出来了,毫无余蕴。
⑥意既不可以完全速之以言,“和自然逼真”一个条件在文学上不是做不到吗?或者我们问得再直截一点,假使语言文字能够完全传达情意,假使笔之于书的和存之于心的铢两悉称,丝毫不爽,这是不是文学上所应希求的一件事?
⑦这个问题是了解文学及其他美术所必须回答的。现在我们姑且答道:文字语言固然不能完全传达情绪意旨,假使能够,也并非文学所应希求的。一切美术作品也都是这样,尽量表现,非唯不能,而且不必。
(1)文章开头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同意“美术作品不能说谎”这一观点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句子表达的有关内涵与本文阐述的“无言之美”原理无关的一项是( )
A.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B.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C.与其尽量流露,不如稍有含蓄;与其要把肚子里的一切都说出来,不如留一大部分让欣赏者自己去领会。
D.沉默是金。
(4)第⑦段中作者为什么说“假使能够,也并非文学所应希求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内容正在抓紧时间编辑中,请耐心等待
张老师
男,中教高级职称
从教28年,省级“先进教育工作者”,市语文教学与研究科研组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