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教版 > 初三 > 语文 > 下学期 >正文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短文两篇—不求甚解》

点赞 收藏 评价 测速
课堂提问

不求甚解

马南邨

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实也不尽然。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他在《五柳先生传》这篇短文中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人们往往只抓住他说的前一句话,而丢了他说的后一句话,因此,就对陶渊明的读书态度很不满意,这是何苦来呢?他说的前后两句话紧紧相连,交互阐明,意思非常清楚。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完全不应该对他滥加粗暴的不讲道理的非议。

应该承认,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如果根本不读书或者不喜欢读书,那么,无论说什么求甚解或不求甚解就都毫无意义了。因为不读书就不了解什么知识,不喜欢读也就不能用心去了解书中的道理。一定要好读书,这才有起码的发言权。真正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慢慢了解书中的道理。一下子想完全读懂所有的书,特别是完全读懂重要的经典著作,那除了狂妄自大的人以外,谁也不敢这样自信。而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对于这一点,陶渊明尤其有独到的见解。所以,他每每遇到真正会意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都忘记吃了。

这样说来,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可见这不求甚解四字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于劝诫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得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体会。

列宁就曾经多次批评普列汉诺夫,说他自以为熟读马克思的著作,而实际上对马克思的著作却做了许多曲解。我们今天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著作,也应该抱虚心的态度,切不可以为都读得懂,其实不懂的地方还多得很哩!要想把经典著作读透,懂得其中的真理,并且正确地用来指导我们的工作,还必须不断努力学习。要学习得好,就不能死读,而必须活读,就是说,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

在这一方面,古人的确有许多成功的经验。诸葛亮就是这样读书的。据王粲的《英雄记钞》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看来诸葛亮比徐庶等人确实要高明得多,因为观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

当然,这也不是说,读书可以马马虎虎,很不认真。绝对不应该这样。观其大略同样需要认真读书,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为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

宋代理学家陆象山的语录中说"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这也是不因小失大的意思。所谓未晓处且放过,与不求甚解的提法很相似。放过是暂时的,最后仍然会了解它的意思。

经验证明,有许多书看一遍两遍还不懂得,读三遍四遍就懂得了或者一本书读了前面有许多不懂的地方,读到后面才豁然贯通有的书昨天看不懂,过些日子再看才懂得也有的似乎已经看懂了,其实不大懂,后来有了一些实际知识,才真正懂得它的意思。因此,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2021年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13课《短文两篇—不求甚解》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加粗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狡(xiá)     难(jiè)     彩(fù)     证(chǎn)
B.要(jué)     情(yí)      饰(zǎo)   咀(jiáo)
C.碍(zhì)     饰(jiáo)   慕(xiàn)  猎(shè)
D.理(lún)    蒸(liú)     品(cī)      聪(yǐng)

查看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D

2.下列各句不是比喻论证的一项是(
A.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
B.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C.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
D.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

查看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A

3.下列语法知识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他们的日子真难过”中的“他们”在句中做主语。
B.“我给了他十个铜子的小费”中的“小费”是名词。
C.“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这是一个转折复句。
D.“无缘无故”“自暴自弃”“山穷水尽”“根深蒂固”四个短语结构相同。

查看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A

4.依次填入下面文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________,必须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以至于变化气质;________,譬如漫游“十里洋场”,虽珍奇满目,徒惹得眼花缭乱,空手而归。________,如暴发户炫耀家产,以多为贵。这在治学方面是自欺欺人,在做人方面是趣味低劣。
①多读如果彻底
②少读如果彻底
③多读而不求甚解
④少读而不求甚解
⑤世间许多人读书只为装点门面
⑥世间许多读书人只为装点门面
A.①④⑥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②③⑤

查看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D

5.下面句中加粗词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陈寅恪先生讲课,同他写文章一样,先把必要的材料写在黑板上,不求甚解,然后再根据材料进行解释、考证。他的分析细致入微,如剥蕉心,愈剥愈细愈剥愈深。本着精益求精的精神,不武断,不夸大,不断章取义。他仿佛引导我们走在山阴道上,盘旋曲折,山重水复,最终柳暗花明,豁然开朗,把我们引上阳关大道。
A.不求甚解
B.精益求精
C.断章取义
D.豁然开朗

查看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A

二、填空题。

1.填空。
(1)培根,国哲学家、家,著有等。
(2)马南邨,原名,当代作家。《不求甚解》一文选自

查看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1)英、作、《随笔》、《新工具论》;
(2)邓拓、《燕山夜话》
;

2.判断下列复句的类型。
(1)由于一两个零件没完成,耽误了一台复杂机器的出厂时间。()
(2)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3)多年来,我在学校里接触到不少中国学生,因此,我想借这个机会谈谈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

查看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1)因果复句;
(2)转折复句;
(3)因果复句
;

三、按要求做题。

1.结合语境解释下面句中加横线词语
(1)从此以后以这种不求甚解的方式,我学会了拼写一些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苍给它制作出来的居所却有多么精致、多么地一丝不苟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1)不求甚解:现在多指读书、学习只求懂得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2)一丝不苟:形容办事认真,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

2.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不求甚解(节选)
马南邨
       ①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实也不尽然。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②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他在《五柳先生传》这篇短文中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说的前后两句话紧紧相连,交互阐明,意思非常清楚。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
       ③应该承认,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一定要好读书,这才有起码的发言权。真正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慢慢了解书中的道理。一下子想完全读懂所有的书,特别是完全读懂重要的经典著作,那除了狂妄自大的人以外,谁也不敢这样自信。而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对于这一点,陶渊明尤其有独到的见解。所以,他每每遇到真正会意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都忘记吃了。
       ④这样说来,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可见这不求甚解四字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于劝诫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得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体会。
       ⑤列宁就曾经多次批评普列汉诺夫,说他自以为熟读马克思的著作,而实际上对马克思的著作却做了许多曲解。我们今天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著作,也应该抱虚心的态度,切不可以为都读得懂,其实不懂的地方还多得很哩!要想把经典著作读透,懂得其中的真理,并且正确地用来指导我们的工作,还必须不断努力学习。要学习得好,就不能死读,而必须活读,就是说,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
       ⑥在这一方面,古人的确有许多成功的经验。诸葛亮就是这样读书的。据王粲的《英雄记钞》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看来诸葛亮比徐庶等人确实要高明得多,因为观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
       ⑦当然,这也不是说,读书可以马马虎虎,很不认真。绝对不应该这样。观其大略同样需要认真读书,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为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
       ⑧宋代理学家陆象山的语录中说:“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这也是不因小失大的意思。所谓未晓处且放过,与不求甚解的提法很相似。放过是暂时的,最后仍然会了解它的意思。
       ⑨经验证明,有许多书看一遍两遍还不懂得,读三遍四遍就懂得了;或者一本书读了前面有许多不懂的地方,读到后面才豁然贯通;有的书昨天看不懂,过些日子再看才懂得;也有的似乎已经看懂了,其实不大懂,后来有了一些实际知识,才真正懂得它的意思。因此,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链接一:为学读书,须具耐心,细意去领会,切不可粗心。去尽皮,方见肉;去尽肉,方见骨;去尽骨,方见髓。
链接二:大抵观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得尔。
——朱熹《童蒙须知》
(1)请简要概括选文的主要观点,并阐释其具体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⑥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指出“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结合链接内容和自己平时的读书习惯,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1)主要观点:不求甚解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具体内容:读书全在于会意(或读书要虚心,了解大意);要注意把握精神实质;不死扣字眼,重视整体的理解。
(2)举例论证法、道理论证法。举诸葛亮读书的例子,意在说明读书的方法是“观其大略”,就是理解其精神实质。这样使要讲的道理更具体,更具说服力;引王粲的文字用道理论证,有力地证明诸葛亮就是“观其大略”读书的,更具说服力。
(3)按“不求甚解”的精神,读经典著作关键在于领悟其精神实质,不能寻章摘句;要想做到这一点,先要完整读书,全面理解,然后熟读精思,层层深入。(此题为开放题,根据提示的要点答题即可)

此内容正在抓紧时间编辑中,请耐心等待

张老师

男,中教高级职称

从教28年,省级“先进教育工作者”,市语文教学与研究科研组带头人。

联系我们 版权说明 帮助中心 在线客服

©2016 同桌10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