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13.3比热容
一、单选题
2.根据比热容的概念,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20 ℃的水比80 ℃的水的比热容大
B.一杯水的比热容比半杯水的比热容大
C.一杯煤油用去一半,它的比热容减为原来的二分之一
D.玻璃被打成碎片后比热容不变
4.用相同的加热装置对 a、b 两种物质加热时,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果a、b是同种物质,则a的质量更小
B.如果a、b质量相等,则a的吸热能力更强
C.在加热过程中,利用做功的方式改变了a、b的内能
D.温度从t₁升高到t₂时,a、b吸收的热量Qa=Qb
5.叶子姐姐在厨房发现,同时用相同的燃气灶加热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的水和食用油,油的温度总是升高得多,这是因为( )
A.水的比热容小,吸收相同的热量后温度升高得少
B.油的比热容小,吸收相同的热量后温度升高得多
C.在相同的时间内,水吸收的热量较少
D.在相同的时间内,油吸收的热量较多
二、填空题
1.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10³J/(kg·℃),1 kg、20 ℃的水吸收了2.1×10⁵J的热量后,温度将升高到℃。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司机往汽车发动机的水箱里灌水,这是因为水的较大,在相同条件下水能带走较多的,冷却效果好。
2.烈日炎炎的夏季,白天河岸上沙土热得烫脚,但河水却非常凉爽,是由于水的比热容(“大”或“小”),清澈河水看起来比实际深度要(选填“深”或“浅”),容易造成误判,因此不要贸然下水,以免发生溺水事故。
3.质量为200 g的沙子,吸收9.2×10³J的热量后,温度升高了50 ℃,则沙子的比热容为J/(kg·℃),其物理意义是。
4.初春培育水稻秧苗时,为了不使秧苗受冻,正确的做法是(填字母:A.早晨多灌水,傍晚多排水;B.早晨多排水,傍晚多灌水)。已知某铝件加工之前的温度为 25 ℃,加工之后的温度为 100 ℃,如果要让加工后质量为 2 kg 的铝件温度冷却到加工前的温度,则铝件需要放出J的热量。[c铝=0.88×10³J/(kg·℃)]
三、按要求做题
1.如图甲所示是某小组同学探究“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将质量相等的煤油和水分别装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并测出煤油和水的初温,然后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加热,每隔2 mim记录一次温度,实验记录如下表所示。
加热时间/min |
0 |
2 |
4 |
6 |
8 |
|
温度/℃ |
煤油 |
20 |
25 |
29 |
34 |
38 |
水 |
20 |
22 |
24 |
26 |
28 |
(2)由记录表可知,对于质量相等的煤油和水,吸收相同热量,升温较快的是___________;若使两者升高相同的温度,则___________吸收的热量较多。由此得出物质的吸热能力与___________有关。
(3)在对实验进行反思时,他们认为原方案有需要两次加热、耗时长等缺点,因此改进方案并设计了图乙所示的装置,与原方案相比,该方案除克服了上述缺点外还具有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一个即可)。
2.在“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中,将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分别倒入两个相同的烧杯内,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同时加热。记录相关数据,并绘制出如图所示的图象。(不计热量损失)
(1)实验时,选用初温和_________(填“体积”或“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
(2)加热 20 min,甲吸收的热量_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乙吸收的热量。
(3)甲液体的比热容_________乙液体的比热容(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小明想估测薯片的热值,进行了如下实验。
(1)将天平放在水平面上并将游码归零,发现指针偏左,则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_端调节;测量质量时,调节天平再次平衡,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甲,其质量为_________g。
(2)如图乙,将薯片放在燃烧皿中充分燃烧后,烧杯中0.2kg的水温度升高了5℃,则水吸收的热量Q吸=_________J。[c水=4.2×10³J/(kg•℃)]
(3)根据Q放=Q吸和Q放=mq,算出薯片的热值比实际值小得多。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