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
1.了解并掌握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和以邓稼先、钱学森、袁隆平、屠呦呦为代表的杰出科学家。
2.分析新中国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原因和几位科学家成功的共同原因,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建国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的科学技术取得了累累硕果,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1、什么是“两弹一星”?
“两弹一星”现在是指核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核弹包括原子弹和氢弹。)
2、“原子弹” 研制成功:1964年10月16日
3、“氢弹”研制成功: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4、中国“导弹”研制成功:1966年,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试验取得成功。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
5、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早在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就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号召,我国航天技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地发展起来。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6、“两弹一星”发射成功意义:
“两弹一星”的成功,是在党和国家领导下,以钱学森、邓稼先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国科学家自力更生,克服重重困难取得的伟大成就,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它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7、“863计划”
1986年,根据王淦昌、王大珩、杨嘉墀、陈芳允四位老科学家建议下,我国制定了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并且因为四位科学家的建议和邓小平的批示都是在1986年3月而得名“863计划”。
《863计划纲要》选择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新材料七个领域作为我国发展高技术的重点,1996年又将海洋技术列为计划的第八个领域。
8、“973计划”
1997年我国制订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即“973计划”,围绕农业、能源、信息、资源环境、人口与健康、材料、综合交叉与重要科学前沿等领域展开研究。
9、载人航天工程
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实施载人航天工程。1999年11月,神舟一号无人飞船成功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2003年10月,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
二、杂交水稻与青蒿素
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有什么意义?
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也有重要贡献。
20世纪70年代初,屠呦呦团队发现了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其意义有哪些?
青蒿素类药物对疟疾的治愈率很高,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和大力推广,使全球数亿人受益,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分析一下旧中国科技落后、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原因。
这与国家的政治制度与经济基础是密切相关的。旧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制度和经济基础的落后导致科技落后。
新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经济实力迅速增强,中央政府又重视科技,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再加上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刻苦钻研,所以发展很快。
三、文化事业的发展
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什么方针?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双百”方针是提倡在文学艺术、科学研究领域,有独立思考和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有发表意见和保留意见的自由。
文化成就
改革开放后我国文化事业取得了哪些成就?
(1)各领域作品形式多样,题材广泛,佳作迭出。
(2)与国外的文化交流日益增多,文艺工作者、作品屡获国际奖项。
(3)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是中国作家首获这一奖项。
李老师
男,中教中级职称
历史功底扎实,逻辑思维严密,有多年教学经验,条理清晰,重点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