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戊戌变法》
一、单选题
1.有学者认为戊戌变法所传播的西方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将统治中国人几千年的封建思想打开了,这说明戊戌变法()
A.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
B.使西方政治学说深入人心
C.创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D.动摇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2.在2017年5月1日举行的“湘江北去,中流击水一长沙历史文化陈列”开幕式上,有领导指出,在中华文明的版图上,长沙担当着站位中心,引领潮流的历史使命,凝聚了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城市精神,下列各项中,最能鲜明地揭示这种文化基因的是()
A.炎帝和蚩尤的传说
B.四羊方尊
C.马王堆汉墓
D.谭嗣同成为“变法流血第一人”
4.以下关于戊戌变法内容的表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A.设立铁路矿务局、农工商、总局和邮电局
B.允许官民上书言事,澄清吏治,取消旗人特权
C.改科举,废八股,各地设立中小学堂,京师设立大学堂
D.裁汰旧军,精练陆军,创建北洋海军
5.有学者认为︰甲午中日战争“以清政府傻败而宣告结束,于是,(中国)近代化的新陈代谢过程骤然加快。”材料中的“加快”主要表现在()
A.开始引进西方的工业文明
B.开始制度变革的尝试
C.大力倡导实业救国
D.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
7.梁启超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你知道中国近代社会与第二期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吗?()
A.戊戌变法
B.洋务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维新变法的背景:
甲午战争失败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这次上书的“公车”主要是哪些人?
1895年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其中领袖人物是康有为、梁启超。
“公车上书”有哪些要求(目的)?
请求拒和、迁都、变法
产生了什么影响?
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1)在各地组织学会
(2)创办报刊,宣传变法。上海的《时务报》——梁启超和天津的《国闻报》——严复。
二、百日维新
1、光绪帝不做“亡国之君”下诏变法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的诏书标志变法开始。
戊戌变法的高潮——百日维新
2.内容:
政治方面: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有利于具有维新思想的人参与政治。)
经济方面: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
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文化方面: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京师大学堂)(有利于西学的传播)
军事方面:裁剪绿营, 训练新式军队。
戊戌变法的结果:慈禧太后(1835—1908),1898年9月21日发动戊戌政变,囚禁光绪,逮捕了维新派人士,掌握清政府全权,戊戌变法失败。、
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势力强大;
袁世凯的出卖;
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
没有发动人民群众。
根本原因: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戊戌变法的性质:是一次资产阶级自上而下的改良运动。
历史意义: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教训:戊戌变法的失败说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
张老师
女,中教高级职称
历史教研组长,年级主任,中学高级教师。 有很高的教研、教育、教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