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北师大 > 六年级 > 数学 > 下学期 >正文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0:00
Loaded: 0%
Stream Type LIVE
Remaining Time 0:00
 
1x
  • Chapters
  • descriptions off, selected
  • captions off, selected

    尊敬的用户,请先登录!

    登录

    如您没有账号请点击注册

    注册

    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统计与概率(统计)

    点赞 收藏 评价 测速
    课堂提问

    课程内容
    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统计与概率(统计)

    回顾与交流
    1.
    (1)列出几个你想调查的问题,全班交流后,选择3个问题开展调查。
    男、女生人数   同学们的喜好  学生的年龄   ......
    (2)你需要收集哪些数据?与同学交流收集数据的方法。
    喜欢唱歌的有几人?喜欢跳舞的有几人?调查、记录、等。
    (3)实际开展调查,把数据记录下来,并进行整理。
    汇总、整理数据,绘制成统计图或统计表。绘制成条形统计图,或扇形统计图。
    (4)分析上面的数据,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分析数据时,可以从统计图表的表面含义分析,也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出深层次的含义。
    2.结合生活中的例子说说收集数据有哪些方法。

    统计班级内参加兴趣小组的类别时,可以通过调查获得数据。
    统计学生对某个知识点掌握的情况,可以通过问卷获得数据。
    统计本市市民对文明状况的满意度,可以通过观察、访问获得数据。
    3.六(1)班家庭成员人数调查结果如下。

    (1)怎样整理六(1)班家庭成员人数的调查结果?

    (2)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月平均气温变化有什么好处?
    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月平均气温,能清楚的看到气温的增减变化情况。

    (3)笑笑买课外书用了20元,那么笑笑的零花钱共有多少元?
       20÷50%=40(元)
    (4)举例说明学过的几种统计图各自的特点?
    条形统计图:能清楚表示各种数量的多少。
    折线统计图:不仅能清楚表示各种数量的多少,更能反映各种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扇形统计图:各部分量占总量的百分比。
    4.结合实例,说说自己对平均数的理解,并收集生活中应用平均数的例子。
    五(4)班在“慈善一日捐”的活动中,都捐了款,具体捐款情况如下表,学生捐款的平均数是多少元?
    捐款数   1  2  3  4
    捐款人数 2 20 13  5
    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1×2+2×20+3×13+4×5)÷(2+20+13+5)约等于2.52(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总钱数                     总人数       捐款平均数
    巩固与应用
    1.根据下面的某日部分城市空气质量日报,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得出哪些结论?

    2.看图回答问题。

    (1)从统计图中可以看出,随着年龄的增长,平均体重有什么变化?
    随着年龄的增长,平均体重在增加。
    (2)从统计图中可以看出,女生哪个年龄段平均体重增加的最快?
    女生在11-12岁,平均体重增加的最快。
    (3)平均体重的增加与年龄增长成正比例吗?试举例说明理由。
    平均体重的增加与年龄增长不成正比例。例如,男生在6-7岁体重增加1.7kg,在8-9岁增加了2.2kg,变化规律
    不一样。
    (4)从上图中,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
    3.学校气象小组测得上周星期一至星期五的室外气温,并求出了平均气温。
    日期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平均气温
    气温/摄氏度  25        23               20       19        21
    请填出星期三的气温。
    21.6×5-25-23-19=21(摄氏度)
    4.9个同学用同一把尺子测量了同一个物体的长度,并记录如下。(单位:cm)
    6.3  6.0  6.0  6.8  6.1  6.3  6.2  6.15  6.3
    你准备如何表示这个物体的长度?并与同伴交流。
    用平均数表示同一物体的长度比较客观。
    5.笑笑家5月份支出及储蓄情况如下图。

    (1)笑笑家5月份的伙食费共花了800元,笑笑家的支出及储蓄总共是多少元?
    800÷40%=2000(元)
    (2)根据扇形统计图,把下表填写完整。
    项目     伙食费   购物   水、电费   储蓄   其他支出
    费用/元   800     400     300       400     100
    百分比/%   40      20     15         20      5
    6.在一次实验活动中,奇思记录了一壶水加热过程中水温变化的情况,数据如下。
    时间/分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水温/摄氏度 20  22  25 30  40 50  60 75 85 96 100
    比较两个班10名同学的跳远成绩有什么不同。
    根据表中数据制作折线统计图。

    回答下面的问题。
    (1)未加热时,水温是20摄氏度。
    (2)水加热到50摄氏度时,用了5分。
    (3)加热7分钟时,水的温度是75摄氏度。
    (4)加热约8.6分时,水温达到了90摄氏度。
    (5)烧开这壶水用了10分。
    7.淘气调查了甲、乙两班各10名同学的跳远成绩,数据如下。(单位:cm)
    甲班:200,165,176,165,170,190,195,172,200
    乙班:155,202,185,175,175,210,195,181,220,160
    比较两个班10名同学的跳远成绩有什么不同。
    (1)你准备从哪些角度进行比较?与同伴进行交流。
    可以比较最好成绩或最差成绩  也可以比较平均成绩  也可以分段比较
    (2)淘气准备比较两个班10名同学的平均成绩,请你也试一试。
    (200+165+176+165+170+170+190+195+172+200)÷10=180.3(cm)
    (155+202+185+175+175+210+195+181+220+160)÷10=185.8(cm)
    乙班成绩好些
    (3)笑笑列出了下表准备进行比较,填一填,比一比。
    成绩/cm  151-160   161-170  171-180  181-190  191-200  201-210  211-220
    甲班人数   0         4        1         1       2        0          0
    乙班人数   2         0        2         2       1        2          1
    乙班成绩好些
    8.下图是A、B两组学生参加科学测验的结果。A组的平均分是62分,B组的平均分是64.5分,当学生得分为50
    分及以上时他们便通过了这个测验。

    A组和B组都试着说服老师本组的成绩更好些。请帮他们分别写出一个理由。
    9.袋中装有黄球和白球两种颜色球,这些球颜色外完全相同。淘气和笑笑一起通过摸球估计袋中两种颜色球的
    多少。每次摸之前他们都把球摇匀,摸之后都把球放回袋中。
    (1)摸了5次,结果是“白、黄、黄、白、黄”,你估计袋中白球多还是黄球多?你有把握吗?
    估计是黄球多些,没太大把握。
    (2)摸了100次,结果是78次黄球,22次白球,你估计袋中白球多还是黄球多?你有把握吗?
    估计是黄球多些,有把握。


    评论1

    点此登录 后即可畅所欲言

    [四川省成都市] 好

    猹福

    2020-05-26 19:53:38

    联系我们 版权说明 帮助中心 在线客服

    ©2016 同桌10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