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内容
《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
作为一名严肃的科学家,钱学森对社会上的一些不正之风,采取坚决抵制的态度。
一段时间,社会上到处存在“走后门”现象,走正道办不成事,一定要走后门才能办成。钱学森自然不走后门,也不许别人在他这里走后门。他对许多事情定下自己的原则,然后就坚持到底。比方说不题词;不为别人的书写序;不参加任何成果鉴定会;不出席应景活动(如开幕式、剪彩等);不出国访问;甚至退出一线工作以后,不到外地开会,连天津也不去。这些原则一旦定下来,几十年不变,对谁也不讲情面。多年来,许多人为这些事找到我,我只能按照钱老规定的原则,婉言谢绝。在我这里办不通,于是有些人想方设法,找到钱老的夫人或子女,想走他们的“后门”。钱老的夫人蒋英同志又把来信转给我,由我答复。
钱学森哪怕是在北京开会,从来都是回家吃饭,决不借开会之机大吃大喝。他过去在一线工作,常到外地出差,如去试验基地主持试验,或到外地开现场协调会等等。自他从一线领导职务卸任以后,再也不去外地开会或作学术报告,谁请也不去,决不搞公费旅游。他这一生,只在一九八八年夏天,带中国科协的几位副主席到黑龙江的镜泊湖去休过一次假。在黑龙江省,他参观了一些工业项目,也作过几次学术报告。在这种情况下,人家请顿饭吃是免不了的,他也不得不应酬。但我看得出,钱老对于这些应酬活动是很反感的。所以他回到北京以后就对我说:“我对付这种不正之风的办法,就是今后再也不出北京了,谁请也不去。”
正面请他,请不动,有人又想出一个“激将法”,通过一位与钱老很熟悉的老朋友对他说:“钱老,你知不知道,别人对你有反映?”钱老问:“什么反映?”“说你架子大,请不动。”钱老说:“你别激我,激也没用,他们说我架子大,我就架子大。”
改革开放不久,群众反映比较大的一个问题是“出国风”。钱学森回国以后,就出过两次国,一次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陪聂老总访问苏联,第二次是八十年代率中国科协代表团出访英国、德国。这都是工作访问,是推不掉的。除此之外,他再没出过国,特别是再没去过美国。
说到钱老回国以后再没去过美国,我要在此加以说明。改革开放以后,中外交流增多了,钱学森这么著名的科学家,邀请他出国访问的单位或个人也不少,其中美国方面的邀请最多,但都被他拒绝了。当时的总书记胡耀邦还劝过他。一次开科学技术大会,他就坐在胡的旁边。胡耀邦对他说:“钱老,你在国际上影响很大,一些国家邀请你,我建议你还是接受邀请,出去走走。你出去和别人不一样,对推动中外科技交流会有很大影响。这也是改革开放的需要啊!今天,世界在变,中国在变,美国也在变。几十年前的事,过去了就算了,不必老记在心上。你去美国走走,对推动中美间的科学技术交流,甚至推动中美关系的发展都会有积极意义。”听了胡耀邦这一番话,钱老说:“总书记,当年我回国的事很复杂,在目前这种情况下我不宜出访美国。”胡只好说:“钱老,我是劝你,不是命令你一定要去。如果你认为不便去,我们尊重你个人的意见。”后来,美国当局的代表曾和我有关方面谈钱学森的事。他的意思大致如下:“钱是一位著名科学家,他曾在美国工作了很长时间,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和战后一段时间,钱对美国的科学技术是作出了很大贡献的。五十年代初的麦卡锡时代,是美国历史上的一段黑暗时期,许多正直的美国科学家也无端地受到迫害,所以那一段时间美国政府那样对待钱是很不公正的,我查过当时的档案,我这么评价是有根据的。”于是他和中方探讨,美国政府能做些什么,来弥补从前在这个问题上的过失。他说,他和美国科学院、美国工程院讨论过钱在美国的工作,如果钱来美国,授予他美国科学院院士和美国工程院院士的称号是没有问题的。考虑到钱的老师冯·卡门曾获美国政府颁发的最高科学成就奖,钱是卡门最得意的学生,美国政府也可以授予他这一荣誉。这种授奖仪式一般都在白宫举行。如果钱来美国接受这项荣誉,虽然不能保证总统一定出席,但可以保证,至少副总统一定会出席,并亲自给钱颁奖。
钱老接到这个报告以后说:“这是美国佬耍滑头,我不会上当,当年我离开美国,是被驱逐出境的,按美国法律规定,我是不能再去美国的。美国政府如果不公开给我平反,今生今世绝不再踏上美国国土。”所以,美国人给他再高的荣誉,钱学森也不稀罕。钱老说,如果中国人民说我钱学森为国家,为民族做了点事,那就是最高的奖赏,我不稀罕那些外国荣誉头衔!
钱学森一生对金钱看得很淡漠。他当年放弃在美国的优厚条件,坚决要求回到各方面都还十分落后的祖国,就是为了和祖国人民同呼吸、共患难,用他的知识和智慧建设国家,使祖国强人,人民幸福。
他回国以后,完全靠自己的工资生活,一级教授一个月三百元多一点。除了工资之外,他还有一些稿费收入,晚年也曾得到过较大笔的科学奖金。但他把自己所得几笔较大的收入统统捐了出去。这包括:他的《工程控制论》1958年中文版稿费,千元以上,这在当时是一个普通干部两年的收入,捐给了中国科技大学力学系,资助贫困学生买书和学习用具。一九六二年前后,他的《物理力学讲义》和《星际航行概论》先后出版,稿酬有好几千元。这在当时简直就是一个“天文数字”。那时还处在“三年经济困难时期”,人人都吃不饱肚子,钱学森一家和全国人民一样,也是勒紧裤带过日子。但是这么一大笔钱并没有使钱学森动心。当他拿到这两笔稿费时,连钱包都没打开,转手就作为党费交给了党小组长。
一九七八年钱学森又交了另一大笔党费。当时“文化大革命”刚刚结束,开始落实各方面的政策。钱学森的父亲钱均夫老先生原在全国政协文史委员会上班,一九六九年去世。因为“文化大革命”的冲击,从一九六六年就不发工资了,直到去世,三年未领到一分钱工资。一九七八年落实政策,补发了三干多元的工资。钱学森是钱均夫唯一的儿子,自然有权继承。但是钱学森认为,父亲已去世多年,这笔钱他不能要。退给文史委员会,人家拒收,怎么办?钱老说,那我只有作为党费交给组织。后来这三千多元也交了党费。
钱学森曾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长、副院长,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国防科委副主任,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中国科协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要职,其地位不可谓不高。但钱学森对这些“官位”一点也不在意。要不是工作的需要,他宁可什么“官”也不当。他常常说:“我是一名科技人员,不是什么大官,那些官的待遇,我一样也不想要。”所以,他从不爱出席什么开幕式、闭幕式之类的官场活动,只喜欢钻进科学世界,研究学问。在这方面若有所得,就十分高兴。他常说:“事理看破胆气壮,文章得意心花开。”
人们常常不明白.在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钱学森为什么是先任院长,后任副院长。其实,这就是钱学森和一般人的不同之处。一九五六年,他向中央建议,成立导弹研制机构,这就是后来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以下简称五院),钱学森担任首任院长。但随着导弹事业的发展,五院规模的扩大,钱院长的行政事务也越米越多。连人员的住房分配、食堂和幼儿园的建设等都要他亲自过问,这并非钱学森之所长。与此同时,又有大量技术问题等待他去解决和处理。在这种情况下,他不得不向领导提出,免去其院长职务,周恩来、聂荣臻也很快注意到这种晴况,他们接到钱学森的请辞报告后,果断决定,配备强有力的行政领导,把钱学森从这些繁杂事务中解脱出来,让他集中精力思考和解决重大技术问题。一九六零年二月,国防部任命空军司令员刘亚楼兼任五院院长。从此钱学森只任副职,由国防部五院副院长,到七机部副部长,再到国防科委副主任等,专司处理我国国防科技发展的重大技术问题,钱学森对这种安排十分满意。他考虑的是科研工作,而不是自己因此会失去什么权力,降低什么待遇。这种精神贯穿在他的一切行动之中。
一九八一年,钱学森刚满七十岁,就立即给张爱萍写报告,说自己年纪大了,比他年轻的人也都成长起来,恳请组织上免去他国防科委副主任的职务,并要求退休,还推荐了三位可以接班的人。张爱萍接到钱老的报告以后找他谈话说:“国防科委很快要和国防工办合并,成立国防科工委。考虑到你的意见,可以不再任命你担任国防科工委副主任。但是我们的国防科技事业还需要你,你不能退休。将成立国防科工委科学技术委员会,给科工委领导做科学技术的参谋,重大科研项目先由科技委的专家们论证,提出方案,再报请科工委领导批准实施,所以还要请你在科技委继续工作。”这样,钱老才又在科技委干了五年。
一般说来,和“地位”相关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待遇”。钱老不仅从不向组织要什么待遇,而且总是自觉主动地降低自己的待遇。比如住房,自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他搬进航天大院以后,至今一直住在那套老式公寓房里。后来组织上建新房,曾想给他按标准盖一座小楼。我们工作人员也希望钱老的住宿条件有所改善,若有一栋小楼和一个小院,他可以在院子里晒晒太阳,有利于他的身体健康。当我们劝他搬家时,钱老说:“我现在的住房条件比和我同船归国的那些人都好,这已经脱离群众了,我常常为此感到不安,我不能脱离一般科技人员太远。”我说:“钱老,现在都几十年代了,一般科技人员的住房都有了很大改善,您说的那是老皇历了。”钱老摇摇头说:“你别再提这个问题了。我在这儿住了几十年,习惯了,感觉很好。你们别折腾我,把我折腾到新房子里,我于心不安,心情不好,能有利于身体健康吗?”我理解了他老人家的思想境界,从此再也不向他提房子问题了。一些去过钱学森家的人都感到,他住的房子实在太旧了,有人甚至为钱老鸣不平,说“大科学家住小房子,太不合理了”。但钱老本人却心境平和,把一些世俗之人追求的金钱、地位看得比清水还淡。
阅读练习·探究
一、对本篇课文有下列三种意见,请说说你的看法。
1、文章要讲究表达技巧。这篇课文谈不上什么技巧,算不得好文章。
2、这是一篇纪实性的回忆录,朴实行文就是它的技巧。
3、好文章主要看内容。这篇文章好就好在写出了大科学家高尚的思想境界。
二、课文最后一段中说:“我理解了他老人家的思想境界。”文中有哪些词语突出表现了钱学森的思想境界?联系附文《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说说你对这种境界的理解。
三、概述全文内容,讨论下列问题。
1、有刊物转载此文时把题目改为《八十年代钱学森为何拒访美国》,这样能概括文章的全貌吗?
2、你认为钱学森拒访美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钱学森该不该出访美国?
此内容正在抓紧时间编辑中,请耐心等待
安老师
男,中教高级职称
市级重点中学语文教师,曾在全省、全国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中获奖,具有丰富的语文基础教学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