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内容
《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
一、亚里士多德的生平
公元前384年:出生
公元前367年:求学雅典
公元前347年:离开雅典(柏拉图死)
公元前343年:成为亚历山大王子老师
公元前336年:马其顿征服希腊
公元前335年:重返雅典创立学园
公元前323年:再次离开雅典
公元前322年:逝世
“北方小驹”——“学院之魂”——“博学家”
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古希腊著名科学家和哲学家。生于希腊北部色雷斯地区。其父为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的御医,。17岁开始进入雅典的柏拉图学园,追随柏拉图学习和研究达20年之久。他好学多问,才华横溢,成绩突出,柏拉图夸他是“学院之魂”。柏拉图死后,他离开学园。公元前343年应腓力二世之邀,任皇太子亚历山大的教师。公元前2355年离开马其顿回到雅典,创建了吕克昂学园。亚里士多德被恩格斯成为最博学的人。
亚历山大大帝
亚历山大大帝,亚里士多德的学生,青年军事奇才,从波斯帝国,一直打到叙利亚、腓尼基、埃及,直到印度传播希腊文化,缔造了历史上的希腊化时期重视学术事业,地理学家绘图,博物学家收集标本,工程师帮助攻城有意识的搞欧亚文化融合,建都巴比伦,与波斯人通婚亚历山大死后,帝国一分为三
二、“学院之魂”
1、探索真知的精神
2、严谨的科学态度
3、高尚的人格
亚里士多德与柏拉图
师生关系——尊重并不盲从
继承与突破
(1)人要追求尽善尽美的境界,但不要放弃现实幸福
(2)指出柏拉图理念论的最大弱点在于不承认现实世界的真实性
(3)肯定客观世界的真实存在,而且是人类认识的来源认识产生于对外界事物的感觉
(4)唯物论并不彻底
三、亚里士多德主要思想及其评价
1、哲学思想:对柏拉图理念论的批判
亚里斯多德是集古希腊科学文化知识之大成的渊博学者,哲学是他最擅长的领域,哲学到他手里才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他的哲学认识论就是从批判柏拉图的理念论开始。他在《形而上学》中认为自然界是客观的、真实的存在,人们的认识来自对客观世界的感觉,没有感觉就没有知识。他把柏拉图的理念比作一种拟人的神灵,正如神是神化了人一样,理念则不过是永恒化了的自然物体。
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理念论的批判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柏拉图理念论的根本错误在于他把理念看作离开个别事物而独立存在的实体,即把事物的一般和个别割裂开来。亚里士多德的批判从根本上揭露了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及其实质,这在哲学发展史上有重大意义。但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理念论的批判不彻底,因为他在对待一般与个别的关系问题上有时正确,有时糊涂,他并没有把他的唯物主义观点贯彻到底。
2、逻辑学:三段论(大前提、小前提、结论)
什么叫逻辑?
logic,英语的音译。十八世纪西方现代逻辑学传入中国,初称伦理学、理则学,今学科名称是形式逻辑,以区别于数理逻辑和辩证逻辑。通常指人们思考问题,从某些已知条件出发退出合理的结论的规律逻辑学是研究推理规律的理论
逻辑学分古典逻辑和现代逻辑
逻辑类型:演绎逻辑、归纳逻辑、形式逻辑、非形式逻辑
形式逻辑规律:
同一律、(不)矛盾律、排中律
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
亚里士多德在历史上最为著名、影响最大的是他的逻辑学。直到现在,人们公认他是逻辑学这门专门研究人的思维形式和规律的学科的创始人。德国思想家康德把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定名为“形式逻辑”。亚里士多德逻辑学著作后来由他的注释者汇编成书,取名叫作《工具论》。《工具论》主要论述了演绎法,为形式逻辑奠定了基础,对这门科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亚里士多德把论证分为“从个别到普遍”和“从普遍到个别”两种过程,前者是归纳法,后者是演绎法。
他对归纳法的作用是肯定的,但他着重研究和总结了演绎推理的一般原则——三段论法。他把推理步骤表示包含字母符号在内的一些三段论图式,下面就是一种基本的图式:如果所有的B是A(大前提),并且所有的C是B(小前提),则所有的C是A(结论)
这种三段论式的推理由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三个判断构成,其中包含A、B、C三个概念。
3、政治思想:最好的城邦治理方式——法治优于人治
政体分类有两个标准:
1、政体的宗旨
2、政体的形态(执政的人数)
正宗政体:君主 贵族制 共和制
变态政体:僭主制 寡头制 平民政体
想一想:亚里士多德与柏拉图的政治思想有何区别?
柏拉图:等级和谐观,基于社会成员的等级划分
亚里士多德:提出了自由民内部平等的杰出思想。但他又承认社会成员之间的贫富等级差别——把公民分为极富、极贫和中产阶级。这是这位逻辑学大师正义论存在着的逻辑矛盾。
4、伦理思想:中道理论
想一想:亚里士多德和孔子都提出了“中庸之道”的思想。这难道是巧合吗?两者的中道学说有何联系与共同点,又有何区别呢?
相同:两者均强调“恰到好处”,反对两极
不同:亚里士多德的“中庸之道”是伦理观的一个方面,与其政治观,认识论是一体的;孔子的“中庸之道”是出于礼法,没有更多的哲学思考;
(2)亚里士多德认为“中庸之道”核心是一种美德,是对激情的控制和支配,不能完全清除,不能放纵,应该舍弃其两端而取其中。“中庸之道”是相对的,受时间、地点、条件的制约,因人因环境的差异有所不同。
孔子认为“中庸之道”核心是仁,更多是从圣人的角度 强调如何做,没有指出为什么做,强调的是一个“度”——“过犹不及”有初步的辩证法思想。孔子没有否定两端是不好的。
5、教育思想:“三育”、和谐发展教育观
对科学的分类:
理论的科学:物理学、数学、哲学
实践的科学:伦理学、理财学、政治学
创造的科学:种植学、工程技术、文学艺术的创作
生物学:对五百多种不同的动植物进行了分类,对动物进行解剖研究。
物理学:具体事物是由形式和质料组成的
本课小结:
1、概述亚里士多德的主要生平事迹
(1)青年时代求学于阿卡德米学园,师从柏拉图,成为学园的灵魂,继承并突破柏拉图的思想;
(2)从事广泛的科学研究,成中“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建立许多学科的研究体系;
(3)创办“吕克昂”学园,从事职业教师,讲学著书。
2、结合史实总体评价亚里斯多德
(1)具有强烈的求知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高尚的人格
(2)作为一位哲学家,继承并突破柏拉图的思想,其观点接近了唯物主义,但仍徘徊于唯物与唯心主义之间
(3)科学研究方面,是一位博学者,在许多领域作出重大贡献,建立了许多学科的研究体系
(4)教育方面,继承柏拉图教育事业基础上,创办“吕克昂”学园
(5)作为奴隶主阶级思想家,其思想中体现了阶级局限性。
此内容正在抓紧时间编辑中,请耐心等待
于老师
女,中教中级职称
教学标兵。热爱教育,讲课生动形象, 注重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