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内容
《美苏争霸》
一、美苏争霸的原因:
根本原因:美苏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矛盾加剧
重要原因:苏联实力的增强
历史原因:沙俄的大国沙文主义传统
直接原因:赫鲁晓夫对外扩张战略与美国霸权政策相冲突
二、美苏争霸的经过(三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美苏对峙(50S中后期-60S初)
1、美苏的争霸政策
(1)美国:艾森豪威尔“软化”政策和肯尼迪的“和平战略”
(2)苏联与美国平起平坐,苏美合作,共同主宰世界
【历史纵横】约翰.肯尼迪的“和平战略”。分析其实质是什么?有何特点?
实质:是在实力地位基础上灵活运用文武两手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
特点:(1)“一手抓箭,一手抓橄榄枝”;(2)在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口号下,对社会主义进行“和平演变”
总结:由此可见,与杜鲁门的“遏制战略”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同苏联全面对抗相比,肯尼迪的“和平战略”强调运用和平战争的两手策略,对社会主义国家“和平演变”,主张同苏联既对抗又勾结。
2、争霸政策变化原因:
(1)美国:实力相对削弱
(2)苏联:经济恢复,军事实力增强,加入争霸行列
经济:国民经济发展迅速,与美差距缩小;
军事:常规实力增强
核武器:原子弹、氢弹爆炸成功
缓和:1959.9赫鲁晓夫首次访美——戴维营精神
紧张:
(1)美国U-2飞机事件(1960.5)
影响:美苏关系进入新的僵持时期
(2)柏林墙事件(1962.8)
背景:第二次柏林危机后,东柏林地区居民不断逃往西柏林
影响:导致柏林人民基本人权受到极大损害
(3)古巴导弹危机(1962)
背景:(1)1959.1卡斯特罗建立了古巴革命政权(2)苏联军事援助古巴并建立导弹基地
结果:苏联被迫将导弹撤出古巴
(二)第二阶段:从对峙走向缓和(60S初-70S末)
1、阶段:第二阶段:60年代初-70年代末
2、领导人:
苏:勃列日涅夫
美:肯尼迪
3、战略态势:苏攻美守,优势在苏
4、争霸政策:
苏:力争军事优势的军事战略和麻痹西方的“缓和”战略
美:战略进攻转入战略收缩,实行尼克松主义
布什:“渐变”“合作”(多以“缓和”促苏联演变)
5、争霸特点:总体趋向缓和
6、重大事件:
缓和:(1)1963、1968年先后签订(2)1972年两国签署第一阶段(3)两国首脑一系列互访和会谈(4)1973、1975年共同参加
紧张:(1)在亚非拉取得二十多个海军基地的使用权(2)70S末,出兵阿富汗(苏霸权主义的顶峰)
【延伸】尼克松主义
尼克松主义的主要内容:主张亚洲国家自己出来本身事务,自己对自己负责;承认国际战略格局已发生变化,不再仅仅有美苏两个超级大国,而是有美国、西欧、苏联、中国和日本五大力量中心
尼克松主义的实质是调整全球军事部署,收缩亚洲兵力,加强欧洲战略重点和中东地区,集中力量制止苏联扩张,争取改变被动局面。
(三)第三阶段
1、阶段:第三阶段:80年代-90年代初
2、领导人:
苏:戈尔巴乔夫
美:里根、布什
3、战略态势:
美攻苏守,苏最终解体,优势在美
4、争霸政策:
苏:“新思维”,实行全面收缩
美:里根主义:新“遏制”战略,“以实力求和平”
布什:“渐变”“合作”(多以“缓和”促苏联演变)
5、争霸特点:美国态度强硬,苏联全面收缩,最终“和平演变”
6、重大事件:
缓和:(1)从阿富汗撤军(2)中苏关系正常化(3)放松对东欧的控制(4)签署反导等多个条约(5)双方首脑互访和会谈
紧张:提出“星球大战”计划;
“和平演变”(更隐蔽的进攻方式)
此内容正在抓紧时间编辑中,请耐心等待
常老师
男,中教高级职称
爱岗敬业,精益求精,关注孩子个体差异,重视知识的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