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教版 > 高中 > 历史 > 选修3 > 正文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0:00
Loaded: 0%
Stream Type LIVE
Remaining Time 0:00
 
1x
  • Chapters
  • descriptions off, selected
  • captions off, selected

    尊敬的用户,请先登录!

    登录

    如您没有账号请点击注册

    注册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第1课《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选修3)

    点赞 收藏 评价 测速
    课堂提问

    课程内容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探究的主要问题:
    经济危机是怎样爆发的?
    德日两国为什么走上法西斯专政的道路?
    【探究】是什么原因导致矛盾的激化而最终引发战争?
    生产力迅速发展;贫富分化严重
    股票投机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
    2、大危机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基本矛盾——根本原因
    供需矛盾——现实原因
    股票投机——促发因素
    3、经济危机的特点:范围特别广、破坏性大、持续时间长
    思考:为什么美国经济危机会迅速地波及到其他资本主义国家?
    美国是世界头号经济大国,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4、危机影响:
    国内:激化社会矛盾:失业人数增加,普遍出现群众运动、法西斯势力兴风作浪
    国际:加剧世界局势的紧张:向殖民地半殖民地转嫁危机、引起全球范围的经济战
    5、摆脱危机的道路
    美国:对内改革型——罗斯福新政
    德日:对外扩张型:走上法西斯道路
    二、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
    (1)历史原因:
    a、德国是通过王朝战争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继承了普鲁士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缺乏民主传统)
    b、《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制裁激发了德意志民族的民族复仇情绪
    (2)现实原因
    a、德国经济脆弱,受经济危机打击严重,所以依赖国民经济军事化和对外扩张摆脱危机;
    b、面对经济危机,德国政府软弱无能,无力镇压群众运动稳定政局,垄断资产阶级倾向于建立独裁政府,对纳粹党大力扶植;
    c、希特勒和纳粹党对人民进行欺骗宣传并获得广泛支持,还讨好军队,与统治阶级勾结并得到支持;
    2、德国法西斯纳粹党上台的过程
    1)1932,纳粹党成为德国第一大党
    2)1933年,希特勒出任国家总理,掌握国家政权,建立法西斯专政
    思考:德国法西斯上台有何特点?
    以纳粹党为核心;通过选举途径,合法取得政权;利用民族复仇情绪,进行欺骗和煽动手段
    3、德国法西斯的内外政策
    (1)对内:法西斯独裁统治
    政治上:恐怖独裁
    经济上:国民经济军事化
    文化领域:思想文化专制
    民族政策:极端民族主义
    (2)对外:冲破凡尔赛体系束缚;扩军备战
    三、日本法西斯专制的建立
    1、原因
    (1)历史原因:
    日本是通过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势力;
    日本虽是一战的战胜国,但受到华盛顿体系的压制,有不满情绪
    (2)现实原因:
    日本经济基础薄弱,受危机打击严重,阶级矛盾尖锐
    以军部为核心的法西斯势力发展,要求建立独裁政权;
    2、过程
    (1)九一八事变
    (2)标志:广田弘毅组阁(1936年)_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
    3、统治政策
    (1)政治:禁止工人罢工,限制人民自由
    (2)军事:加紧扩军备战
    (3)对外:积极准备扩大侵略战争(在对外侵略的主要方向上,军部确定了“南进”的目标;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思考:日本法西斯上台有何特点?
    以军部为核心;通过政变、侵略手段‘先发动战争后上台
    【问题探究】德日法西斯专制建立有何异同?
    同:1、都是利用了经济危机这一有利时机
    2、都是受到本国军事、封建主义历史传统的影响
    3、国际关系中不利地位的影响
    4、统治阶级的支持
    不同点:
    德国:依靠纳粹党夺取政权建立法西斯专政
    日本:不是依靠法西斯党,而是依靠现存的天皇和军部法西斯势力来实现政权的法西斯化,通过由军部控制内阁来建立法西斯专政,进而实现国家的法西斯化。

    【思考】面临同样的危机,美国能够实现新政途径来解决危机,而德国、日本却走上法西斯道路,您认为造成这种明显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1、政治条件不同:美国具有较完善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1787年宪法就确立了“三权分立、制约与平衡”的原则,有效地防范了独裁者的出现。而德日两国都是通过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的方式走上了资本主义盛行。
    2、经济条件不同:美国尽管在危机中遭受沉重打击,但作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承受力强,可用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减缓危机。德日两国金融力量薄弱,市场相对狭小,缺乏抗危机力量。导致阶级矛盾强弱不同。
    3、凡--华体系的影响。德国在凡尔赛体系中处于任人宰割的地位,日本在华盛顿体系中也受到遏制,因此德日要冲破它。美国是大战战胜国,是既得利益者,因此要维护它。
    4、领袖素质不同。罗斯福是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捍卫者。而希特勒从年轻时就表现出了独裁倾向
    5、德法西斯势力强弱不同。日德法西斯力量加强,美国法西斯势力较弱。
    综上所述,美国尽管也出现了法西斯团体,但通过实行以国家调节经济为主要内容的罗斯福新政,开始逐步摆脱经济危机。德日两国则走上了建立法西斯专政和发动对外战争的道路,成立世界人民最危险的敌人和新的世界大战的策源地。

    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第3和4课《中东问题的由来与发展 曲折的中东和平进程(一)》(选修3)

    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第2课《越南战争》(选修3)

    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第1课《朝鲜战争》(选修3)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第4课《两极格局的结束》(选修3)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第3课《美苏争霸》(选修3)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第2课《冷战的开始》(选修3)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第1课《两极格局的形成》(选修3)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第8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影响》(选修3)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第2和3课《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 走向世界大战》(选修3)

    正在播放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第1课《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选修3)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第4课《维护和平的尝试》(选修3)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第3课《华盛顿会议》(选修3)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第2课《凡尔赛体系与国际联盟》(选修3)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第1课《巴黎和会》(选修3)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选修3)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3课《同盟国集团的瓦解》(选修3)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2课《旷日持久的战争》(选修3)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选修3)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第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选修3)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选修3)

    评论0

    点此登录 后即可畅所欲言

    联系我们 版权说明 帮助中心 在线客服

    ©2016 同桌100 All Rights Reserved

    在线咨询
    4006-3456-99热线电话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