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内容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一)》
一个主题:学习西方与救亡图存的紧密结合
一个方向:向西方学习(“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传播)
三个阶段:器物(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运动)——制度(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思想文化(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传播)
一、林则徐: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重视西方信息收集
全面认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
(1)“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即“中体西用”的思想,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其核心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是立国之根本,西方的近代科技是巩固根本的手段。其实质是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达到巩固封建统治的目的。
(2)“中体西用”思想继承了林则徐、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并结合中国社会的实际使之更趋系统化、纲领化,但是把西学的用嫁接到中学的“体”上,直接决定了在此思想指导下进行的洋务运动“欲富而不强”的悲剧性结局。
(3)19世纪末,它与触及封建制度“体”、“本”的更具现代意义的维新变法思想发生了不可避免的抵触,最终为维新变法思想所取代,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是它所起到的承上启下和推进中国近代化的作用是不容抹杀的,因而不能简单地予以否定。
二、维新派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康有为:打着孔子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
梁启超:指出变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谭嗣同:维新派中的激进派,批判君主专制政体和纲常名教
严复: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
共同点: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制;变法图存
此内容正在抓紧时间编辑中,请耐心等待
王老师
男,中教中级职称
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而且有着热情而又富有个性的人格魅力,善于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