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内容
高中物理复习课第三章《相互作用(一)》(必修1)
考纲展示
1.重力、弹力(弹性形变、弹性)和胡克定律 I
2.摩擦力(滑动摩擦、静摩擦、动摩擦因数)I
3.矢量和标量 I
4.力的合成和分解 Ⅱ
实验二: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的关系
实验三: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说明:包括共点力的平衡
基础知识
一、力
1.力的概念: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2.力的性质
(1)物质性: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没有“施力物体”或“受力物体”的力是不存在的。
(2)相互性: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受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施力)物体。
(3)矢量性:力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4)独立性:一个力作用于某个物体上产生的效果,与这个物体是否受到其他力的作用无关。
3.力的作用效果
两个效果
使物体发生形变。
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4.力的图示和示意图
(1)力的图示:包含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三个要素。
(2)力的示意图:受力分析时,作出的表示物体受到某一力的有向线段。
二、重力
1.产生:由于地球的吸引力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2.大小:G=mg
3.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4.重心:因为物体各部分都受重力的作用,从效果上看,可以认为各部分收到的重力作用集中于一点,这一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注意:重心
(1)特点: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形状与质量分布有关,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更不一定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
(2)确定方法
①质量分布均匀的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在其几何中心;
②对于形状不规则或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重心可用悬挂法确定。
1.一个圆球形薄壳容器所受重力为G,用一细线悬挂起来,如图所示,现在容器里装满水,若在容器底部有一个小阀门,将小阀门打开让水慢慢流出,在此过程中,系统(包括容器和水)的重心位置,重力的大小如何变化(AC)
A 重力慢慢减小
B 重心慢慢上升
C 重心先下降后上升
D 重心先上升后下降
基础知识梳理
三、弹力
1.定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
2.产生的条件
(1)两物体相互接触
(2)发生弹性形变
(3)方向:与形变方向相反
(4)弹簧类弹力在弹性限度内遵从胡克定律,其公式为F=kx
2.如图所示,轻质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小球重G,平衡时小球在A处,今用力F压小球至B处,使弹簧缩短x,则此时弹簧的弹力为(B)
A kx B kx+G C G-kx D 以上都不对
四、摩擦力
1.产生:相互接触且发生形变的粗糙物体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时,在接触面上所受的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
2.产生条件:接触面粗糙;接触面间有弹力;物体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3.大小: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
4.方向: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5.作用效果: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3.如图所示.把一个重为G的物体,用一个水平推力F=Kt(K为恒量,t为时间)压在竖直的足够高的平整墙上,从t=0开始,物体所受的摩擦力F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是图2中的(B)
4.如图所示,物块A放在倾斜的木板上,已知木板的倾角α分别为30°和45°时物块所受摩擦力的大小恰好相同,则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B )
A 1/2 B √3/2 C √2/2 D √5/2
5.如图所示,一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在水平方向上共受到三个力即F1、F2和摩擦力的作用,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其中F1=10N,F2=4N,以下判断不正确的是(A )
A 若撤去力F1,则木块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合力可能为2N
B 若撤去力F1,则木块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合力可能为0
C 若撤去力F2,则木块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合力可能为2N
D 若撤去力F2,则木块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合力可能为0
解析:选A
此内容正在抓紧时间编辑中,请耐心等待
王老师
女,中教高级职称
一直担任高中物理的教学工作,有清晰的理性思维,丰富的高考备考经验,教学方式严谨、活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