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教版 > 高中 > 语文 > 选修 > 正文

高中语文《借代》(选修)

点赞 收藏 评价 测速
课堂提问

课程内容

《借代》
(三)、借代
1、概念:
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同概说的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其它事物来代替的修辞方法。
2、分类:
(1)特征代替本体
例: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
例2: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去
(2)具体代抽象
例:枪杆子里出政权。
(3)借专名代一般人或事物。
例:新时代的雷锋不知千千万。
(4)借部分代全体。
例1:樯橹灰飞烟灭。
例2: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水照缁衣。
(5)结果代原因
例1:好吧!我们多勒勒裤腰带吧。
例2:专弄文墨,为壮士捧腹。
(6)事物的名称代本体。
例1:我买了一台“苹果”。
例2:他一天一包中华。

借代的作用
①形象生动、重点突出,如:那一对西装革履从前面慢悠悠的走过来。
②简洁、精炼,如:公园里的长登上坐着两个人,一个“马褂”,一个“西装”。
③灵活、不死板,给人以幽默感,如:从他的祖父到他,三代不捏锄头柄了。
借代的得当
这特别要注意语言环境的交代,否则,可能产生歧义或让人摸不着头脑。
3、借代和借喻的区别
相同之处:都隐去本来的要说的事物,面用其它事物来代替。
不同之处:
1、借喻的事物与本体无关,两者为不同的事物,喻体和本体是相似关系。借代的事物与本体有关,借体和本体是相关关系。
2、借喻一般可以换成明喻或暗喻的形式,借代则不能。
例1: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借代)
例2: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可改为明喻:我们之间的隔阂像一层可悲的厚障壁)
(四)夸张
夸张是有意强调事物的项和特征,并对其加以扩大或缩小来表达强烈思想感情的修辞方法。
(1)扩大的夸张
例1:穷人要是遇到不痛快的事就哭鼻子,那真要淹死在泪水里了。
例2:力拨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难不逝。
例3:连峰去开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经绝壁。
(2)缩小的夸张(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式)
例1:农民们说。看见这样鲜绿的一麦苗,就嗅出白面包的香味来了。
2.夸张的作用
(1)提示本质,给的以启示;
(2)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
(3)增加联想,创造气氛。
3.运用夸张要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夸张不是浮夸,而是故意的合理的夸大,所以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生活的根据。脚下地球当球玩,大洋海水能喝干。他跑起来速度像宇宙飞船,肯定能拿冠军。
第二,夸张不能和事实距离过近,否则会分不清在说事实还是在夸张。苦干一个月,胜过两个月,这句夸张因表述平明确,很难说是夸张还是事实。
第三,夸张要注意文体特征,如科技说明文,说理文章就很少用甚至不用夸张以免歪曲事实。

对偶与对比
一、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的一种修辞方法叫“对偶”。上句叫“起句”,下句叫“对句”。上下句内容或者互相补充,或者互相对比衬托,或者上下连贯。
如: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对偶:
1、要求: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同、意义对称。
2、作用:音乐美、节奏感、表意凝练。
(五)对偶
对偶的各类
1、正对
a、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类皮厚腹中空。
2、反对
b、横眉冷对等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流水
c、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成分对偶:然而我的坏处,是在论时事不留面子,砭进弊常类型,而后者成与时宜不合。
句子对偶: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
对比: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并举带来相比较的修辞方法叫:“对比”。它使形象美丑显得鲜明,双方特点比得更加显著,正反道理说得更加深语刻,矛盾问题揭更加尖锐。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与对比的区别
A、对比基本特点是“对立”,对偶的基本特点是“对称”。
B、对偶主要从结构形式上来说的,它要求结构相称,字数相等;对比是从意义上说的,它要求意义相反或相近,而不管结构形式如何。
C、对偶里的“反对”(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就意义说是对比,就形式说是对偶,这是修辞手法的兼类形象。
(6)排比
1、概念:
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修辞方式。
2.排比和各类
(1)成分排比
即一个句子中的一些成分组成排比
例如:延安的歌声,它是黑夜的火把,雪天的煤炭,大旱的甘霖。
(2)分句排比
即一个复句的各个分句成排比
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清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3)单句排比
例如:八路军穿草鞋,把日本鬼子赶下海。解放军穿草鞋,把蒋家王朝踢下台。如今八连穿草鞋,把香风毒雾脚下踩。
(七)设问
说明
设问是先提出问题,然后紧接着把自己的看法说出来。
设问是自问自笑答。
例如: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大幅度的提高,靠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靠科学的、技术的力量。
2、设问的基本特点:无疑而问。
3、市况的作用: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八)反问(反结)
1、概念
为了加强语气,用疑问句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常用肯定形式表达否定,用否定形式表示肯定。
例:就说蒋筑英吧。已经经过了这样长久的考验,难道他入党的志愿,也一定要等到死后老才能由省委的追认才满足么?(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
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用否定式表示肯定的意思)
2、反问的作用:
语气强烈,具有无可辩驳的力量;能激发读者感情,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
反问与设问的区别:
1、设问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反问则明确表示肯定和否定的内容。
2、反问的作用主要是加强语气,设问的作用主要是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
(九)双关:“一是二”
1.双关字面上就是有两个意思,不过这两个意思是言在此意在彼,没有明说的意思反倒是主要的。古代的文学作品中常常运用这一方法。
2、双关的作用:适当地运用双关,可以收到寓意深沉,耐人寻味的效果。
(十)顶真,顾名思义,就是用前一句的结尾作为下一句的开头。
例如:《荀子》:“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
老舍《老张的哲学》:“打人就要费力气,费力气就要多吃饭,多吃饭就要费钱,费钱就是破坏他的哲学。”
例如《愚公移山》中“愚公”说:“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这里巧妙地运用了顶真,把世世代代的家族繁衍和移山的信念表达得十分强烈。
(十一)回环:“甲乙乙甲,瞻前顾后”回环,就是前后句中重复使用相同的词语,只不过颠倒了位置。
例如:《老子》:“食言不美,美言不信;善都不辩,辩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蓸愚《王昭君》:“长相知才能不相疑,不相疑才能想相知。”
伏契克在《绞刑架下的报告》开头写道:“从门到窗是七步,从窗到门也是七步。”
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公式来概括回环的特点,即:“甲一乙,乙一甲。”这种修辞方式通过回环反复的形式,表现两种事物或现象的相互依存或者相互排斥的辩证关系,以加深读者、听者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理解
还有一种宽式回环可以不那么严格,中间可以穿插一些别的成分。
例如郭沫若的诗《天上的街市》:“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虽然两个“街灯”和两个“明星”之间穿插了别的词语,但就句子的主干而言,用的仍然是圆环的手法。
再如郭小川的诗《青纱帐——甘蔗林》:“看见了甘蔗林,我处能平想起各地纱帐!北方的清纱帐,啊,你至今还这样令人迷恋;想起了青纱帐,我怎能不神往甘蔗林的风光!南方的甘蔗林哪,你竟如此翻动战士的衷肠。”这里也是用了宽式回环一唱三叹,表达了对青纱帐甘蔗的深情。

 

 

 

此内容正在抓紧时间编辑中,请耐心等待

联系我们 版权说明 帮助中心 在线客服

©2016 同桌10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