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内容
《四两拨千斤—虚词》
趣味阅读
“君恩深似学海,臣节重如山”
这是明末重臣洪承畴的一幅自撰联,此人官至高位,常自命为“忠节”之人,为表此意,他将这幅楹联高悬于自家大厅的门框上。
“君恩深似海矣!臣节重如山乎?”
松山战,洪承畴叛国降敌,完全丧失了节操,有人鄙视这个变节的叛徒,在他这幅自撰联的两边各添上一个虚词,于是这幅对联的意思完全变了。
“好!”与“好了!”
鲁迅先生的小说《阿Q正传》第五章“生计问题”中有一段关于阿Q与小D势均力敌、难分胜负的“龙虎斗”的描写:
四只手拔着两颗头,都弯了腰,在粉墙上映出一个篮色虹影,至于半点钟之久了。
“好了,好了!”看的人们说,大约是劝解的。
“好,好!”看的人们说,不知道是解劝,是颂扬,还是煽动。
“好!”与“好了!”仅仅是一个虚词“了”的有无,两者的表达意思就迥然不同。这一个“了”字描画出了两种态度截然相反的看客,意蕴深刻。
词在语法上可以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实词:实词是有实在意义的词,可以独立充当句子成分,一般可以单独回答问题。每一个实词都可以详细解说其词义。
现代汉语实词一般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
无论现在现代汉语中还是在文言文中,实词都占有绝对多的数量,因为语言的基本作用是表意,离开有实际意义的实词,这一作用将很难达到。
(一)名词:是表示人,事物或抽象概念名称的词。如:书本、桌子、儿童、雷锋、思维、政治等。
(二)动词:是表示人或事物有动作、存现及发展趋势的词。如:走、跑、思考、学习、有、存在、能、可能等。
(三)形容词: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状态的词,汉语中的形容词可以修饰名词,也可以修饰动词。如:老、好、漂亮、干净、纯洁、飞快。
(四)数词:表示数目的词。如一、十、第八、每等。
(五)量词:表示人或事物及动物的计量单位的词。量词一般与数词连用构成数量短语。如个、件、幛、下、次、趟等。
(六)代词:用来指代人、事物、状态、过程的词。如:你、他们、这、彼等。
虚词:
虚词是没有实在意义的词,一般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副词例外),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少数副词除外)。其存在的价值在于帮助构成句子的语法结构,表示某种语法关系。
汉语的虚词主要有六种:副词、助词。连词、介词、叹词、拟声词。
无论在现代汉语中,还是在文言文中,虚词的数词量都相对较少,但作用却很大。
(一)副词:在句中表示动作、行为、性质、状态的程度、范围、时间、趋向等 的词。如:很、非常、一律、也、将来等。在虚词中,副词是唯一能独立的句子成分的词,并且有少数副词(比如“不、没有、也许”等)也可以单独回答问题,具有一定的实词特点。
(二)助词:在句中起铺助作用的词。现代汉语中的助词主要有:“的”、“地”、“得”、“着”、“了”、“过”。文言文中助词比较复杂,常见的有“之”、“者”等。
(三)连词:在句中起连接作用的词,连词往往标示词,短语、句子、句群、语段之间的逻辑关系。
如:虽然、但是、因此、不论等。
连词常常成对搭配使用或与副词搭配使用,如:“因为……所以……”、“即使……也……”、“只有……才……”等。
(四)介词:表示动作对象、时间等的引介关系的词。介词在汉语中比较复杂。
如:在、从、对于、关于等。
(五)叹词:表示感叹或惊奇、惊喜、疑虑等语气的词。如:啊、唉、呀等。
(六)拟声词:模拟人或事物声音的词。如:哗、唧唧、哐等。
“形形色色”的“的”:
1、助词:①放在外包语与中心语之间,作为定语的标志。(中学生)的生活习惯。②相当于可以独立指代事物的名词“的字结构”经过介绍而成家的(人)。③与“什么”组合,放在表示列举的词语之后,表示“等等,之类”的意思。打架吵嘴什么的。
2、语气词:与“是”连用,带有肯定或强调的语气。“的”的后面补不出中心语。
是1953年秋天由师范学校毕业的。
语气词“的”和助词“的”的区别:
“的”的后面能不能添相应的名词。能添加的是助词,不能添加的是语气词。
删去“是、的”之后,句子的基本意思改变没有;改变了的“的”是助词,相反就是语气词。
那岸上站着的一群人是看划龙船的。
他是会来的。
他今天会回来的。
总结一:虚词不虚
虽然一般说虚词不表示实在意义,但那是指词汇意义的;就语法意义而言,虚词不但不虚,而且还有很重要的作用。
总结二:
有此虚词,在使用过程中有范围、意义、语法等方面的特殊规定,只有了解这些规定性用法才能做到准确运用。
要了解用法,一靠积累,二可在辨析时造些熟悉的句子加以类比。
总结三:
使用虚词,要注意它们在句中的位置,如果位置恰当,句意就准确鲜明,否则,不仅会使句意不明,甚至全改变句子原意。
一是否定副词在把字句、被字句中放“把”“被”字之前;一是复句关联词的位置:分句间的主语一致时,关联词语放在主语的后面,反之,放在主语的前面。
学习和运用虚词,需要做到四点:
一、理解并掌握虚词的语法特点;
二、在具体的语境中掌握虚词的用法;
三、增加阅读量,培养语感,积极发掘规范使用虚词的潜意识;
四、在写作中提高虚词的使用能力。
此内容正在抓紧时间编辑中,请耐心等待
范老师
女,中教高级职称
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善于激励、鼓舞每一位学生,多次被学校评为“优秀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