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内容
《用关系式表示的变量间的关系》
学习目标
1、经历探索某些图形中变量之间的关系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一个变量对另一个变量的影响,发展符号感。
2、能根据具体情景,用关系式表示某些变量之间的关系。
3、能根据关系式求值,初步体会自变量和因变量的数值对应关系。
探究:
如图,△ABC底边BC上的高是6厘米。
当三角形的顶点C沿底边所在的直线向B运动时,三角形的面积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S△ABC=(1/2)BC·h=3BC
(1)在这个变化过程中,自变量、因变量各是什么?
自变量是△ABC的底边BC,因变量是△ABC的面积。
(2)如果三角形的底边长为x(厘米),那么三角形的面积y(厘米2)可以表示为 y=3x 。
(3)当底边长从12厘米变化到3厘米时,三角形的面积从 36 厘米2变化到 9 厘米2。
变量之间关系的表示方法(2)——关系式法
y=3x表示了三角形底边长x和面积y之间的关系,它是变量y随x变化的关系式。
你能直观地表示这个关系式吗?
注意:关系式是我们表示变量之间的另一种方法,利用关系式,如y=3x,我们可以根据任何一个自变量值求出相应的因变量的值。
做一做
1、如图,圆锥的高度是4厘米,当圆锥的底面半径由小到大变化时,圆锥的体积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1)在这个变化过程中,自变量、因变量各是什么?
(2)如果圆锥底面半径为r(厘米),那么圆锥的体积V(厘米3)与r的关系式为___________。
(3)当底面半径由1厘米变化到10厘米时,圆锥的体积由______厘米3变化到______厘米3。
2、如图,圆锥的底面半径是2厘米,当圆锥的高由小到大变化时,圆锥的体积也随之变化。
(1)在这个变化过程中,自变量、因变量各是什么?
(2)如果圆锥的高为h(厘米),那么圆锥的体积v(厘米3)与h之间的关系式为___________。
(3)当高由1厘米变化到10厘米时,圆锥的体积由______厘米3变化到______厘米3。
随堂练习
1、在地球某地,温度T(℃)与高度d(m)的关系可以近似地用T=10-d/150来表示,根据这个关系式,当d的值分别是0,200,400,600,800,1000时,计算相应的T值,并用表格表示所得结果。
2、如图所示,梯形上底的长是x,下底的长是15,高是8。
(1)梯形面积y与上底长x之间的关系式是什么?
(2)当x每增加1时,y如何变化?说说你的理由。
(3)当x=0时,y等于什么?此时它表示的是什么?
3、如图,一边靠墙,其余三边用12米长的篱笆围成一个长方形花圃。
(1)如果设花圃靠墙一边的长为x(米),花圃的面积y为什么?
(2)当长x从4米变到6米时,面积y的变化如何?
(3)当长x从6米变到8米时,面积y的变化如何?
(4)随着x的增加,y的变化趋势如何?y什么时候最大?
4、已知三峡大坝泄洪时每孔水流量为1500立方米/秒,上游水位为40米,水位每降低1米,下游水位升高0.2米。
(1)你能说出这个变化过程中的自变量和因变量是什么吗?
(2)如果下游水位升高G米,泄洪后上游水位高度为h米,试列出G和h的关系式。
小结
1、本节课主要是探索了图形中的变量关系。
2、能用关系式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
3、能根据关系式求值。
此内容正在抓紧时间编辑中,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