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两极”》
欧洲的联合
1951年,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六国政府签署了《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第二年成立了国际性的煤钢垄断组织——“欧洲煤钢共同体”,塑造了未来欧洲共同体的雏形。1958年,六国组建“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67年,这三个组织合并,成立了“欧洲共同体”。20世纪七八十年代,英国、丹麦、爱尔兰、希腊、葡萄牙和西班牙六国相继加入。在以后的20多年时间里,欧共体各成员国之间频繁协调,逐步取消关税,对有困难的成员国提供援助,对外尽量“用一个声音说话”。它们在经济上、政治上的密切合作,促进了西欧经济的发展,也提高了欧洲共同体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
1991年底,12个欧共体成员国在荷兰马斯特里赫特通过《欧洲联盟条约》。条约规定要通过建设欧洲内部市场、建立欧洲中央银行体系、发行单一货币来实现经济的高度一体化。条约为欧洲政治联盟确立了目标,如联盟公民权制度、消除内部边界、共同的外交政策和共同防务等。1993年,“马约”得到欧共体成员国批准生效,欧洲联盟成立。1999年,欧洲单一货币——欧元正式启用。到2004年,欧盟成员国达到25个。欧洲正朝着经济政治一体化目标迈进。
走向经济大国之路
20世纪40年底末,日本经济恢复到站前水平。50年底以后,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相继爆发,日本成为美国军事物资的主要供应地。进一步刺激了日本经济的发展。70年底初,日本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一跃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
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日本开始积极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20世纪70年代以后,日本致力于改善与中国的关系,并奉行不同于美国的中东政策。20世纪90年代以后,日本提出了改造联合国安理会的想法,要求成为常任理事国。
此内容正在抓紧时间编辑中,请耐心等待
王老师
女,中教高级职称
长期工作于教学一线,敦品励学,止于至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