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北师大 > 初三 > 历史 > 上学期 > 正文

初三历史上册第19-20课《缔约结盟的狂潮、第一次燃遍全球的战火》

点赞 收藏 评价 测速
课堂提问

课程内容:
《缔约结盟的狂潮》
一国主导的“三国同盟”
    当时,欧洲大陆上最具竞争力的大国是德、法、俄三国。法国和俄国都是老牌大帝国,他们的领土大、殖民地多,在欧洲大陆很有影响,这与后来的德国形成鲜明的对照。在地理位置上德国正好夹在俄国和法国中间,这两个国家的领土和势力范围都在德国之上,而且在历史上曾经和德国多次发生战争和领土争端。因此,俄国和法国成为德国在欧洲大陆的主要竞争对手。德国为了避免在未来的冲突中处于腹背受敌的困境,曾想笼络俄国一起对付法国,或让俄国在德国打击法国时保持中立。但俄国处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几次对德国打击法国的企图表示异议,这使得德国与俄国的关系急剧恶化。1879年,德国和奥匈帝国签订了一个主要是针对俄国的秘密军事同盟条约,规定:如果两国中的一国受到第三国的进攻,另一个国家就要全力进行援助。后来,意大利也加入了这一同盟,形成了由德国控制的“三国同盟”,又称“同盟国”。
拼盘式的“三国协议”
    德国与奥匈帝国结成军事同盟使俄国深感不安,俄国首先谋求与法国改善关系。1892年,俄法两国签订秘密军事协定,规定:如果德国、意大利或奥匈帝国进攻俄法任何一国,另一个国家都要全力相助。这样就形成了俄法协约,它是三国协议的雏形。
    在欧洲大陆各国掀起缔约同盟狂潮时,英国并不着急。它自恃殖民地众多,军事实力强大,不怕其他任何国家或国家联盟的进攻,也不屑与其他国家结盟,并称自己的这种外交政策为“光荣孤立”。
    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和世界的形势发生了变化。后起的美国和德国实力不断增强,其经济实力已经超过英国和法国,而在世界各地不断发生的局部战争也证明了拥有盟友的极端重要性。在这种情况下,英国不得不放弃“光荣孤立”政策,在1904年和1907年,分别与法国、俄国签订了军事协约,最终形成了“三国协议”,又称“协约国”。
火星四溅的巴尔干

《第一次燃遍全球的战火》

谁点燃了“火药桶”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太子斐迪南大公参加指挥一次军事演习。演习在奥匈帝国控制的波斯尼亚举行,并以邻近的塞尔维亚为假想敌人。塞尔维亚的一个秘密组织派出了多名杀手,埋伏在萨拉热窝市内,准备行刺。演习结束后,斐迪南夫妇乘坐敞篷汽车进入市区,一个刺客向汽车扔了一枚炸弹,但仅仅擦伤了斐迪南。当斐迪南夫妇的汽车行驶到一个拐角处时,另一个秘密组织成员,年仅17岁的普林西普立刻冲上前去,向斐迪南夫妇开枪射击。结果斐迪南夫妇毙命,普林西普被捕。这就是著名的“萨拉热窝事件”。当时谁也没有想到,就是这样一个偶发事件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凡尔登绞肉机”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残酷的战役是凡尔登战役。凡尔登城位于法国东北边境,是法国前线最大的交通枢纽,也是通向巴黎的要冲。法国深知失去凡尔登就意味着失去整个法国,因此,双方都作了进行殊死搏斗的准备。1916年2月21日,德军集中27万人的兵力,以猛烈的炮火,首先发起进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激战开始了。一时间,凡尔登炮火连天、硝烟弥漫。战役进行得极为惨烈。在凡尔登,人们已经很难找到一块没有遭到炮弹袭击的土地,人马尸体随处可见。整个战役中双方先后投入了近百万人,激战数月,结果法军成功地抵挡住了德军的进攻。这次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伤亡人数最多的战役之一,其中法军伤亡46万人,德军伤亡30万人,共伤亡70多万人。历史上称之为“凡尔登绞肉机”,用以形容战争的残酷性。此战之后,德军的进攻被遏止,法军开始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
人类的灾难
    第一次世界大战从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开始,到1918年11月11日双方签订停战协定为止,历时4年零3个月,最后以同盟国战败而告结束。参加这场世界大战的共有30多个国家,15亿人口卷入了战争,战火燃遍了欧、亚、非三大洲。双方军队共有840万人阵亡,另有2100万人受伤。大战中双方共支出战费2084亿美元。

此内容正在抓紧时间编辑中,请耐心等待

李老师

女,中教中级职称

有事业心,责任心且善于学习,具有较高综合素质。

联系我们 版权说明 帮助中心 在线客服

©2016 同桌10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