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内容
《有趣的语言翻译》
一、诗歌翻译
探究翻译,我们可以首先把目光放在文学语言的翻译上。因为文学写的是生活,而生活是包罗万象的,文学作品中什么样的语言都有。
在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中,诗歌又是最难翻译的,有人甚至认为诗歌经过翻译就会失去原来的神韵。以汉英翻译为例,汉、英诗歌的差异体现了两种语言文字、文化的差异。有的语言学家形象地将英语句式描述为“葡萄型”,主干后面跟着一串又一串的从句或修饰成分;汉语句式则是“竹竿型”的,短小的单句节节展开,很少有枝蔓。汉、英互译就犹如“竹竿”与“葡萄”之间的转换。这些差异确实给汉、英诗歌互译带来很大困难。
1、唐代诗人王之涣《登鹳雀楼》中有一脍炙人口的名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请仔细体味下面三种翻译的妙处。
(1)Desiring to envision
the remote distance,
I climb
Another storey
of the tower.(黄泊飞译)
(2)But you widen your view three hundred miles
By going up one flight of stairs.(威特·宾纳译)
(3)If you desire to have a good and boundless sight
Come to the upper storey, by climbing one more flight.(吴钧陶译)
2、尝试着把李白的《静夜思》翻译成英语,并与翻译家许渊冲下面的译文进行比较,看看你的差距在哪里。
THOUGHTS ON A TRANQUIL NIGHT
Before my bed a pool of light
Can it hoar-frost on the ground?
Looking up, I find moon bright;
Bowing, in homesickness I'm drowned.
3、试着吧下面Percy Bysshe Shelley的“Ode to the West Wind”一诗中的最后两句翻译成汉语。
The trumpet of a prophecy! O Wind.
If Winter comes, can Spring be far behind?
二、翻译经验谈
翻译家严复提出过“信、达、雅”的翻译标准,季羡林和许国璋先生对这三个字的解释是:“‘信’是忠于原作,‘达’是忠于读者,‘雅’是对于文学语言的忠诚。信、达、雅虽然只三个字,但体现了作品、读者、语言三者之间的关系。”
好的翻译是很费功夫的,“一名之立,旬月踟蹰”,就是说要译好一个词,有时需要十天半月的推敲。翻译者的水平如何,往往体现在他是否能够正确把握并传达关键词语的含义上。这就涉及选择直译还是意译的问题。直译与意译是两种基本翻译方法。翻译大家朱光潜先生认为,直译是指依原文的字而翻译,有一字一句就译一字一句,而且字句的次第也不更动;意译则是在不改变原义的前提下,按照汉语的表达习惯予以灵活变通的表述。例如对英语“Some prefer turnips and other pears”的翻译,如果直译成“有人喜欢萝卜,有人喜欢梨”,就不如译为“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一般地说,科技文献直译的多,而文学作品则意译的多。
鲁迅先生在翻译《死魂灵》时曾说过:“字典不离手,冷汗不离身。”词典对于翻译来说,几乎犹如空气和水对于人一样,因此在翻译的时候要养成勤查词典的好习惯。
1、请你仔细推敲,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汉语。
(1)Better late than the late.(美国高速公路上常见的交通警示牌)
(2)If we do not hang together, we shall most assuredly hang separately.(Benjamin Franklin)
2、现代社会的文化交流是多渠道的,电影、电视逐渐成为了解不同国家和民族文化的主要方式。有些西方影视翻译得很艺术,例如,朴素无华的英文原名“Waterloo Bridge”被译成古色古香的汉语“魂断蓝桥”。看到下面的英语电影名,你能恰当地把它们翻译成汉语吗?
(1)Transformers (2)The Lord of the Rings (3)The Fugitive
(4)Terminator (5)Tarzdn (6)Bathing Beauties
三、翻译与文化交流
人类的文化,从总体上来说是各个民族文化交流和融合的产物。而这种交流和融合必须通过翻译。作为中国人,想要与世界进行交流,就离不开与其他民族语言之间的翻译。
现代社会中,无论是文化的交流,还是国际贸易都离不开翻译。随着全球信息化时代的来临,新一轮翻译高潮正洪波涌起,无论是在规模、范围上,还是在文化交流的多向性上,都是前所未有的,有的学者称之为“翻译爆炸”。
翻译是一项极富挑战性的工作。仅仅掌握了外语是不够的,学好母语同样是翻译的基本功。此外,翻译不仅是机械的语言转换,也是不同文化间的对话交流。如果对本国与对象国的文化缺乏了解,要做好翻译几乎是不可能的。
1、误译是翻译中难以完全避免的现象。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国作家赛珍珠在翻译中国古典名著《水浒》时,出现了非常有意思的误译。第32回中,武松看到邻座喝上好的青花瓮酒,吃熟精肉,而自己只喝一般的酒,仅一碟儿熟菜,他以为店家故意不卖给他,便非常生气,店家解释,“武行者心中要吃,那里听他分说,一片声的吆喝道:‘放屁!放屁!’”赛珍珠把最后一句译成:“Pass your wind-Pass your wind!”实际上此处的“放屁!”是“胡言乱语”之意,不是真正的“放屁”。就这个意思而言,你认为此处应如何翻译呢?
2、西方有句名言:Translators are traitors(翻译有反意),意思是说任何翻译都会背离原文。《哈姆莱特》中有一段著名的独白,开头第一句是“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英文中“be”具有多种含义,汉语中并无完全对应的语词,而且冠词的用法也很讲究。不同的中国译者曾给出不同的汉语翻译,例如“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是生存还是消亡,问题的所在”、“死后是存在,还是不在——这是问题”、“活下去还是不活,这是问题”、“活着好,还是死了好,这是个问题”等等。你觉得谁的翻译更好呢?道理何在?你能提供更好的译法吗?
此内容正在抓紧时间编辑中,请耐心等待
张老师
女,中教中级职称
优秀语文教师,一直坚守着“不论是在课前课上,还是课后都努力让每一位家长和学生满意”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