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教版 > 高中 > 语文 > 必修5 > 正文

高中语文《文言词语和句式》(必修5)

点赞 收藏 评价 测速
课堂提问

课程内容

《文言词语和句式》
芝城父老,别来无恙:
    余尝闻世人有疑,不知当今美利坚凡事皆可成就耶?开国先贤之志方岿然于世耶?民主之伟力不减于昔年耶?凡存诸疑者,今夕当可释然。
    今夕之释然,皆蒙美利坚民众之协力——学塾祠庙之外,市井乡野之间,万千父老心焦似焚,苦待竟日,愿献一票之力。其中,平生未尝涉国事者,数亦不少,而今有此义举,皆因一念不衰——今夫天下,非同既往,愿发吁天之声,必成动地之势。(节选)
一、通假字
    古人使用文字,有时没有用该用的某个字,而用另一个读音和它相同或相近的字来替代。这种现象叫通假。
    通假字有“约定俗成”的规律,不能认为凡是同音字都可以通假。
    由于历史音变,有些通假字和本字的读音相差甚远。
    被替代的那个字叫本字,用来替代的那个字叫借字,也就是通假字。凡通假字都要按本字来解释,也应读本字的音。
    1、同音通假
    蒲苇纫(纫,通“韧”)如丝
    终老不复取(取,通“娶”)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倍,通“背”)德也
    2、双声通假(声母相同)
    孰为汝多知(知,通“智”)乎
    3、叠韵通假(韵母相同)
    扁鹊望桓侯而还(还,通“旋”)
    举酒属(属,通“瞩”)客
    4、形近通假(声母相同)
    将军身被(被,通“披”)坚执锐
二、一词多义
关于词的引申义
词的引申义:
    词的引申义是从本义发展出来的,同基本义有相类似、相对立、或相关联的意义。如“深”的基本义是从表面到底部或从外面到里面的距离大,如:“这条河很深”“这个院子很深”“深山”“深耕”这几“深”用的都是“深”的基本义。
    从“深”的基本义发展出来一下的这些引申义:
    1、深奥、深刻,深入。如:道理很深
    2、深厚。如:友谊很深
    3、时间久。如:夜深人静
    4、浓,重。如:颜色太浓
    “深”的引申义和基本义的联系是建立在相类似的基础上的。
关于词的比喻义
词的比喻义
    词的比喻义也是一种引申义。但因为它使用比喻的手段,使语言风格特殊、色彩鲜明,所以把它独立出来和引申义并列,成为转义的一种形式。它使由本义通过打比方而产生的新义。如:
地下工作————“地下”比喻隐藏在敌人的势力范围内
点滴经验————“点滴”比喻零星的、微小的
冻结资金————“冻结”比喻阻止流动或变动
乱扣帽子————“帽子”比喻罪名或坏名义
(三)古今异义
    随着语言的演变,有些词语的古今意义发生很大的变化,有的古代词语今天词义扩大了,有的缩小了,有的失去了古代词语的意义,即意义转移了。这种现象叫做古今异义的现象。
①因词义扩大而形成的古今意义,例:江、河
②因词义缩小而形成的古今异义,例:臭、谷(由谷类的总名到现在专指小米或稻子)
③由词义转移而形成的古今异义,例:涕(眼泪—鼻涕)信(信使—书信)
④词的感情色彩不同,所表达的意思也就不同。
  例如:蚓无爪牙之利
        先帝不以臣卑鄙
⑤注意古今同形异义双音词。这类词古今外形相同,但意义不同。要准确理解,必须注意以下方面:
1、不要把文言文中的两个单音节词误以为一个双音词。解释。例如: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四、词类活用
(一)名词活用为动词:
左右欲刃相如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未云何龙
范增数目项王
刑人如恐不胜
籍吏民、封府库
名词用作动词的常用翻译方法:
A:名词前面加一个动词,变成动宾关系。
陈胜王
沛公军霸上
B:名词前面加一个介词,后面加一个动词
蹄之
而后乃今图南
C:换一个相应的动词
左右欲刃相如
(意动用法 使动用法之区别)
    对于意动用法,要把握它所表示的“认为”这个意义特点。
    使动用法是使宾语怎么样。意动用法是认为(或以为)宾语怎么样,是主观的看法,客观 就不一定如此了。
    君子之学以美其身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1.陈涉者,阳城人也。
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3.不知木兰是女郎。
4.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5.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6.秦,虎狼之国。
7.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此内容正在抓紧时间编辑中,请耐心等待

闫老师

女,中教高级职称

从教30年,荣获省级“先进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多次担任省级语文课题负责人,具有丰富的语文教学经验。

联系我们 版权说明 帮助中心 在线客服

©2016 同桌10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