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内容
《锤炼思想 学习写得有文采》
古人云:“言之无文,行之不远。”其中的“文”即“文采”。古人也云:“义虽深,理虽当,词不工者不成文。”这些都告诉我们,好的文章自然离不开好的文采,因而我们在写作时除了追求思想深刻,内涵丰富,意境深远外,还应注重文辞,好的文辞,读起来如饮香茗,余甘未尽;如食橄榄,余香无穷。当然,欲使语言炉火纯青,有自家风格与个性,实属不易。但是,通过有意识的训练,练就足够得高分的作文语言却并非一件难事,关键在于得法。
(一)语言问题首先是一个态度问题
示例:我以回头,身后的草全开花了,一大片,好像谁说了一个笑话,把一滩草惹笑了。
我正躺在山坡上想事情,是否我想的事情——一个人脑中的奇怪想法让草觉得好笑,便在微风中笑得前仰后合了。有的哈哈大笑,有的半掩芳唇,忍俊不禁。靠近我身边的两朵,一朵面朝我,张开薄薄的粉红花瓣,似有吟吟笑声入耳;另一朵则扭头掩面,仍不能遮住笑颜,我禁不住也笑了起来。先是微笑,继而哈哈大笑。
这是我第一次在荒野中,一个人笑出声来。
————节选自刘亮程《对一朵花微笑》
(二)文辞积淀是提升语言的基础
示例一:人之一世,殊为不易。在看似平坦的人生旅途中充满了种种荆棘,往往使人痛不欲生。痛苦之于人,犹狂风之于陋屋,巨浪之于孤舟,口舌之于心脏,百世沧桑,不知有多少心胸狭隘之人因受挫折放大痛苦而一蹶不振;人大痛苦而志气消沉;万古旷世,又不知有多少内心懦弱的人因受挫放大痛苦而葬身于万劫不复的深渊......面对挫折,我们不应放大痛苦,而应直面人生,缩小痛苦,直至成功的一天。
(三)模仿和借鉴是提升语言的捷径
示例一:我是二胡,漂泊似冬雪之夜,幽怨似深秋桂子的二胡。从一开始,我就在流浪,我想忘记流量,我要有个安稳的家。
我到过蒙古包、轱辘车、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大草原,可那儿有马头琴悠扬的声音;我到过红高粱、信天游、大风起兮云飞扬的黄土高原,可那儿天生就是唢呐的故乡......
我闭上眼,试图让自己忘记所有的冷遇。
我依旧在流浪,依旧在忘记,可我踏着犹豫的脚步怯怯走近杨柳岸、乌篷船,小桥流水人家绕的江南时,我知道一切凝固了,我的脚步像钉住了似的,步履蹒跚。
———节选自2005年陕西考生《二胡·江南》
示例二:有一个精灵,漂泊如三春之水,清冷似冬夜之月;有一个精灵,惆怅如初夏细雨,幽怨似深秋桂子;有一个精灵,它注定永远都在流浪——二胡,江南,流浪的二胡。
蒙古包、轱辘车、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大草原注定了是马头琴的摇篮,红高粱、信天游、大圣风起兮云飞扬的黄土高坡天生就是唢呐的世界,而杨柳岸、乌篷船、小桥流水绕人家的江南则永远是二胡生生不息的磁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风情孕育一方乐器的生长,只是我们不知那当初的当初,是江南选择了二胡,还是二胡选择了江南。这样的选择费思量,难端详。
————节选自陈荣力《流浪的二胡》
借的四条原则:
1.不在一处借。模仿化用的不是一篇文章,而是几篇甚至更多的文章,那就不是抄袭,而是创新。
2.不再熟处借。在人家都熟悉的篇章中借鉴,自然容易当成抄袭,但倘若避熟,用一些相对陌生的篇章,相信这样会好一些。
3.鼓励借自己。我平时将一些东西早早表达好,表达精致,考场上我用我自己的,那自然不能算抄袭吧?
4.提倡个性借。别人可能会借鉴的,我不借鉴,我借鉴的,别人压根不用,避免雷同,便是创新。
(四)语言问题终究是一个思想和思维的问题。
人有语言,动物没有语言,那是因为人有思维和思想,动物没有思维和思想。所以,研究语言技术,关键是要研究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我们在写作时要强化四种思维方式。
1比。朱熹说:“比者,比耶,以彼物比此物也。”所谓“比”,就是指作者有话要说,但不单调地直说,而是借助联想和想象以相似、相类或相关甚至相反的食物或情景作比、描述,使道理与形象相得益彰,从而使自己的话变得有趣、易懂、形象。说直白点,就是为了说清、说好一种情景,就拿另一种情景来与之比较。
2.换。同样一个意思,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正如马铃薯又叫土豆、洋芋、山药蛋。我们“换一个说法说”,意思没有变,但却可以传达一种新的情趣。
3.添。所谓“添”,是指我们采用的给陈述对象添加相关信息或材料,从而使陈述的对象具体化,能够传达某种特别情味的语言技巧。
4.齐。所谓“齐”,是说语言要对称,也就是指语言的排列、组合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语言的对称通常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出句,一是应句。出句和应句在某一方面存在对应关系。
此内容正在抓紧时间编辑中,请耐心等待
闫老师
女,中教高级职称
从教30年,荣获省级“先进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多次担任省级语文课题负责人,具有丰富的语文教学经验。